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多学科协作以精湛技术守护患者健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多学科协作以精湛技术守护患者健康

2025-09-22 15: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团队受邀《湾区对话》专访,本期内容广东移动频道,央视频同步上线,向观众展示该科室在疝病诊疗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色。作为医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科,该科室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专科建设:打造疝病诊疗高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是华南地区较早独立成立的疝病专科之一。科室依托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双一流”建设高校附属医院的科研优势,建立了完善的诊疗体系和服务流程。目前,科室疝病年手术量超过500例,总手术量近千例,其中微创手术比例达到98%以上,诊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科室配备先进的机器人手术设备、腹腔镜手术设备和数字化手术室,以及食管测压测酸设备、腹腔热灌注设备,为精准手术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科室还建立了完善的患者管理系统,实现从门诊、住院到出院后随访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专家团队:技术精湛经验丰富

科室带头人郑燕生主任在胃肠外科领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各类疝与腹壁的微创治疗,对胃食管反流、腹壁肿瘤、腹膜后肿瘤、腹膜癌、盆底功能障碍、腹直肌分离等疾病均有深厚造诣,同时,胃肠肿瘤方面在省内外也有广泛的影响力。郑主任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无论是传统的开放手术还是先进的微创技术,都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

技术创新:微创治疗成效显著

科室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据郑主任介绍,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这方面在减孔腹腔镜、单孔腹腔镜、机器人等高精尖技术上更有明显的体现。“我们通过几个0.5-1厘米的小切口就能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当天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可以做到24小时内出院。"

科室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包括:开展疝与腹壁的个体化修补方案,推广应用新型修补材料,创新缝合技术和固定方法,开展复杂疝和复发疝的再手术治疗,这些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手术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学科在业界较早提出女性腹股沟疝保留子宫圆韧带以及减孔腹股沟疝手术的技术关键,受到国际学界认可,也参与国内多个专家共识和指南的撰写。

( 疝与腹壁外科郑燕生团队手术协作画面 )

多学科协作: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

科室注重多学科协作,与麻醉科、影像科、消化科、重症医学科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复杂病例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同时,科室还制定了快速康复外科(ERAS)流程、建立无痛病房,通过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加速患者康复。

护理团队也是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护士长吴丽娜表示:“我们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健康指导。从入院时的健康宣教,到术后的康复指导,我们都力求做到最好,每一个病人都做到细致随访。"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科室高度重视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科室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多篇高质量文章,科室还定期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

作为教学医院的重要科室,疝与腹壁外科还承担着培养医学人才的任务。科室每年培养进修医生、规培医生、研究生、实习医生三十余名,为基层医院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疝与腹壁外科将继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扩大专科影响力。科室计划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郑燕生主任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健康湾区’贡献力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以精湛技术守护患者健康。(供稿人:粤港澳湾区影视发展中心)


 


【编辑:伦晓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