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山区:这场座谈会,外卖小哥成了主角
近日,20余名身着平台工装的外卖骑手齐聚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会议室,“没想到我们送外卖的也能被请来开会,说的话还被认真记下来了。”一位骑手在会后感慨道。这场为期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收集了30余条具体建议,建立了1个即时响应微信群,解决了4个当场能答的问题。
七个百分点的重量:当新就业群体成为重点服务对象
“目前全区新就业群体占比已达7%,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组宣统委员开场说道,“意味着每100个就业人员中,就有7个是你们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好你们,就是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道针对新就业群体特点,提出了三层服务体系:基础生活层、家庭支持层和发展提升层。从解决“一杯水、一度电、一个休息座”的基本需求,到关注“带娃送餐”的家庭难题,再到提供职业培训和入党通道的发展支持,形成全方位关爱体系。
驿站怎么建?骑手说了算!
“我们已经建了3个骑手友好站点,但今天想听听大家还需要什么?”组宣统委员这个问题,打开了话匣子。
“仁和城邦那边上厕所特别不方便,驿站能不能增加卫生间?”“夏天突然下雨没处躲,放点一次性雨衣吧!”“我们女骑手也有特殊需求,能不能准备点女性用品?”“医疗包很重要,创可贴、消毒水、纱布这些都能用上。”让人意外的是,骑手们还提出了许多管理人员没想到的需求:“放点一次性筷子吧,有时候顾客忘了要,我们就能补上。”“晚上送餐有的地方暗,准备点头灯很实用。”
冷眼之痛与暖心之举
当被问及送餐“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时,会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小区那么大,不让骑车进,步行过去根本来不及。”一位从业3年的骑手说。“小区保安态度凶得很,就好像看不起我们送外卖的一样,不都是普通打工人吗?”然而当回忆起街道以往举办的暖心活动时,气氛又轻松起来。“上次联谊晚会我路过看了,整得非常热闹,还要请我吃汤圆了”“夏季发的清凉包特别实用,里面有冰袖、毛巾、藿香正气水”……
从“治理对象”到“治理伙伴”的身份转变
会议最令人振奋的环节,是街道向骑手们发出参与基层治理的邀请。现场建立的“骑手建言群”瞬间爆满,社区工作人员发布了第一个议题:驿站建设征求意见。
“你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是最了解城市脉动的人。哪里路灯不亮、哪条路坑洼不平、哪个小区安全隐患,你们最先发现。”组宣统委员说,“希望你们能成为我们的‘流动探头’和‘公益合伙人’。”会上还透露,骑手通过“随手拍”反馈问题,社区将力争在24小时内响应处理。对于积极参与的骑手,街道将授予“社区治理合伙人”证书并给予适当激励。
不仅听需求,更要见行动
座谈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街道现场回应:将第一时间协调相关单位研究会上的建议,并在仁和驿站率先试点增加卫生间和便民物资。“真没想到,我们刚提的需求这么快就有了回音!”一位骑手欣喜地说。(供稿人:应喜杨 黄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