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未爱织梦・成长友伴”钱塘区创新“小伙伴”模式,探索困境儿童关爱新范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江杭州:“未爱织梦・成长友伴”钱塘区创新“小伙伴”模式,探索困境儿童关爱新范式

2025-09-29 17:5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是衡量社会文明与公平的重要标尺。如何打破传统帮扶中可能存在的标签化、单向化等局限,构建平等、可持续的成长支持体系,是全社会共同探索的课题。近日,由杭州市钱塘区民政文旅体局指导,杭州市钱塘区云朵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承接的“未爱织梦・成长友伴”未成年人保护公益项目,以其“双向赋能成长”的创新理念与实践,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钱塘方案”。


打破单向施受,构建“平等伙伴关系”

项目最大的创新在于彻底摒弃了“施予者”与“受助者”的固有身份界限。项目首创“小伙伴”概念,将亲子志愿者家庭与困境儿童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他们不再是帮扶与被帮扶的关系,而是如同日常亲密无间的伙伴,在同一水平线上交流互动,分享生活点滴与成长感悟。


“我们旨在消弭因身份差异带来的距离感,”云朵公益负责人你介绍,“‘小伙伴’模式的核心是‘双向赋能’。亲子志愿者在陪伴中收获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与对生活的全新认知;困境儿童则在引导下拓宽视野、提升自信,实现自我成长。这是一个共同滋养、彼此照亮的过程。”


精准匹配与“六个一”计划,确保陪伴高质量与可持续

为确保“伙伴”关系的深度与有效性,项目设计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运行体系。通过涵盖8个维度、32项指标的“成长评估八维罗盘”,为每位儿童绘制精准的“成长画像”,并依托“兴趣×需求×地域×时间×能力”五维智能模型进行精准匹配,从源头上保障了结对的成功率。


更为亮眼的是项目推出的“六个一”成长领航计划,它将陪伴具象化为可执行、可期待的温暖仪式:


每日微笑打卡,在云端传递问候;每周心灵电话,提供结构化的情绪疏导与成长分享;每月融情陪伴+快乐游学,共同走进博物馆、企业进行城市探索与职业体验;每季度时光书信,用笔墨记录闪光点,深化情感联结;每半年梦想舞台,在专业剧场中携手绽放光彩;每年成长契约,以可视化目标管理看板,见证彼此的进步与承诺。

这一系列设计,使得陪伴超越了简单的物质赠予或短暂探望,成为一种深入心灵、贯穿全年的持续性成长支持。


成果初显,织就钱塘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

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项目已成功组建40对“小伙伴”帮扶小组,累计服务达1800人次。通过定期的一对一结对活动和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的多场特色关爱活动,项目不仅满足了困境儿童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更显著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融入感。


钱塘区民政文旅体局相关领导表示:“‘未爱织梦・成长友伴’项目是我们构建全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的重要一环。它成功地将政府指导、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和社会志愿者参与的力量凝聚起来,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赋能的关键转变,是推动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实践。”

未来,项目将继续深化“平等、友爱、互助、可持续”的双向成长志愿服务范式,招募并培训更多志愿者家庭,将这份如同伙伴般坚实而温暖的情谊绵延下去,为更多孩子的阳光成长保驾护航,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供稿单位:杭州市钱塘区云朵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  邓丹亭)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