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万州(上)|大河高歌,万州如何唱好“国际范”与“经济戏”?
9月18日晚,重庆万州,世界大河歌会再次唱响。
高峡平湖之上,如水夜色被灯光染亮,市民广场化作一座没有边界的舞台。当中国歌唱家与来自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国的艺术家们并肩而立,引吭高歌时,其身后是无声奔涌、绵延万里的长江作幕。
这一刻,歌声与江涛共鸣,艺术与地理交融。“中国曲艺之乡”万州,正以歌声为舟楫,以江河为长卷,邀世界共赴一场跨越国界的时空对话!
而世界大河歌会,这台自2018年起诞生的文化盛宴,也正让峡江腹地的万州,以前所未有的“国际范”,唱响一曲波澜壮阔的“经济戏”……
2025 世界大河歌会现场。 侯本艳 摄
歌声为楫
从地方舞台驶向世界文明
“咚——咚——”当非洲鼓点与欧洲手风琴的旋律交织,广场上的国际艺术互动区率先点燃氛围,表演嘉宾携动物伙伴与万州群众热情互动,欢声笑语交织全场。
随后,交响乐团奏响激昂旋律,迎接搭载全球友人的黄金邮轮缓缓靠岸,奏响中外文化交融的序章。驻泊江面的长江黄金游轮化身天然舞台背景,在光影与江水的交相辉映中,观众沉浸式踏入这场视听盛宴。2025年世界大河歌会,就此拉开序幕。
演出过程中,万人大合唱环节,中外观众同吟江河经典曲目,机器人与歌手共舞,将互动氛围推向高潮。歌会尾声,重庆大剧院江畔音乐会延伸活动接续上演,以余韵悠长的艺术魅力,持续传递三峡文化独特韵味。
2025 世界大河歌会表演嘉宾。伍秀丹 摄
万州区相关负责人总结,今年歌会亮点,是集“国际范、沉浸式、互动式、开放式”于一体,沉浸感、互动性和传播力更加突出。
事实上,大河歌会从诞生之初,就摒弃了“自娱自乐”的地域联欢格局,精准锚定“世界大河”这一人类共同命题。2018年以来,30余国百余位艺术家在此相聚。他们咏唱的是长江、伏尔加河、多瑙河,对话的是孕育其上的文明,表达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文明包容互鉴”的普遍期盼。
这种立意的高度,使万州将歌会打造成一个强大的文化符号,其“国际范”源于文明互鉴的深度,而非简单的明星堆砌,为万州贴上了“开放、包容、具有全球视野”的鲜明标签。
“这是一场江河文明的交流交融,大江大河‘国际朋友圈’的再度聚会。”万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艺义的定义,点明了歌会的核心价值。
文旅唱戏
从“一场秀”到“一条链”的消费撬动
除了可听可看,大河歌会还是一场全民共享的文旅盛宴。如何通过歌会撬动城市经济,让更多人从“围观者”成为“参演者”和“消费者”?对此,万州的思路清晰。
首先,开放参与。
“免费领票!扫码抽门票!”歌会前夕,万州市民的朋友圈被这场“文化狂欢”刷屏。为推动“流量”变“留量”,主办方面向全国游客发放3000张免费门票,并选拔市民、学生队伍参与到大河歌会中,让普通人从观众变为舞台主角。
其次,场景融合。
大河歌会期间,开设江滩市集:传统技艺现场展示、文创摊位售卖主题纪念品、美食区飘出万州烤鱼的香气……“一站式”消费场景让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全程消费。
万州烤鱼。冉孟军 摄
再者,全域联动。
以歌会为核心,万州精心打造了“新三峡·新万州”文化活动周,村歌赛、曲艺创演、烤鱼消费节等活动同期登场,形成持续热度。同步放出文旅消费券、酒店餐饮折扣,让大批客人从“为一首歌而来”到“为一城景停留”。
青山绿水,美丽万州。冉孟军 摄
江河为卷
城市营销的“高度”与“温度”
万州的文化家底深厚。
万州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万州为“曲艺之乡”,其人文厚重,山水化育,开放包容的特性铸就了这里歌舞、川剧、曲艺、杂技“四团同城”的独特文化格局。
在历届世界大河歌会的舞台上,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的川剧、曲艺、民俗舞蹈等节目先后亮相,川江号子、四川竹琴、金钱板等非遗元素也登上过国际化大舞台。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盛。万州坐拥长江穿城而过的地理优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凭借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的‘高峡平湖’景观,呈现宽阔平静的湖面。”该负责人表示,举办世界大河歌会,正是万州城市文化品牌的国际化表达。
壮美长江三峡文旅产业联盟成立。第1眼TV-华龙网 陈红莉摄
歌会所带来的人流、关注流和信息流,也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9月18日,壮美长江三峡文旅产业联盟在万州宣告成立。来自沿线地区的400余名嘉宾代表齐聚,共同推动政策协同与业态创新。这意味着,万州正试图凭借歌会积累的声望和影响力,从一名“参与者”转变为区域文旅产业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抢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发展制高点。
随着大河歌会的美名远扬,万州这曲“国际范”与“经济戏”的二重唱,正渐入佳境……(供稿人:陈美西 陈攀 陈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