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高校-司法-治理”三向奔赴 探索法治建设合作新路径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引领“高校-司法-治理”三向奔赴 探索法治建设合作新路径

2025-09-29 17:5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9月23日辽宁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党支部、中共丹东市委政法委综合治理党支部与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庭党支部共建协议签署仪式在丹东举行。首次实现高等院校理论研究、政法机关统筹协调、审判机关实践落地的“三维联动”,开创了“党建引领+理论创新+实践转化”的跨域协同新范式。中共丹东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杨雪晶,辽宁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燕龙,丹东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冰,丹东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庞晓鹭出席签字仪式。

首创性突破:职能互补构建协同新格局

此次共建活动旨在打破领域壁垒,充分发挥三家单位核心职能优势:辽宁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党支部作为法治人才的“孵化基地”,依托法学理论研究优势,为司法实践提供前沿学术支撑;市委政法委综合治理党支部作为基层治理的“指挥中枢”,统筹协调全市政法资源,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具有统筹优势;丹东中院刑事庭党支部作为刑事审判的“正义利剑”,以丰富审判经验筑牢司法防线,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方以“组织联建、理论联学、实践联动”为框架,形成“政法实践需求—高校理论研究—司法成果转化”的闭环机制,实现“1+1+1>3”的叠加效应。

引领力彰显:三维联动破解法治难题

党建共建不是“形式联建”,而是“实效联创”。三方将深化理论实务融合。

理论实务融合:做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破壁实验”,法院刑事审判实践中的疑难案件、新型犯罪治理难题,亟须高校法学理论的智力支持;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也需要通过司法实践检验完善。依托辽宁大学法学院的理论优势与丹东中院刑事审判的案例资源,把论文写在审判一线,以党支部共建为载体开展“刑事司法案例研究”相关活动,推动学术成果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

基层治理协同:市委政法委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具有统筹优势,三方将以共建为纽带,联合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司法建议+社会治理”联动模式,推动矛盾化解在诉前、风险防控在源头。

法治人才贯通:构建“教学—实践—研究”一体化链条,通过法院提供真实案例资源、高校开展法学教育与研究、政法委协调实践应用场景,形成人才共育闭环。定期组织法学师生参与庭审观摩、矛盾调解实践,推动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基层治理,实现法治人才培养与司法实践需求的无缝对接。

红色基因赋能: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力量

签约仪式后,三方党员代表共同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和鸭绿江断桥,开展“誓言铿锵”主题党日活动,重温那段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铸牢“忠诚之魂”、厚植“为民之心”、勇担“时代之责”,将“钢少气多”的战斗意志转化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念。

未来,三方将持续深化理论实务融合、基层治理创新与人才培育,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

辽宁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党支部书记范淼,教师党员代表等参与活动。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