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邻里——余杭高知妈妈在社区讲台焕发光彩
“老师,这个翅膀是怎么折出来的呀?”在余杭街道凤阳社区的暑期课堂上,小女孩举着半成型的纸蜻蜓,眼神里满是期待。郑老师俯下身,指尖轻点折痕处,孩子眼中立刻绽放出恍然大悟的光亮——这样温暖的知识传递瞬间,正在社区里不断上演。
郑老师曾是家乡一所高中的教师,随家庭迁居余杭后,为全心照顾女儿成为全职妈妈。和许多新余杭人中的高知宝妈一样,她曾面临“学历闲置”的困扰,渴望在家庭责任之外找到价值支点。
转机悄然降临。余杭区慈善总会推出的“余善共治”社区慈善项目在凤阳社区落地后,通过设立社区慈善资金、招募志愿者,将目光精准投向了全职妈妈群体,为她们量身打造了一套赋能计划。项目不仅为郑老师等妈妈们提供了专业的《国家地理梦巴格》课程培训,还从学员中选拔优秀者担任社区儿童课堂讲师。重返“讲台”的郑老师,在孩子们清脆的“老师好”中收获了满满的喜爱,更在授课的过程中,重新握住了那份久违的职业价值感。此外,她还主动将部分课酬捐入社区慈善资金,让这份爱的能量在公益反哺中持续循环。
凤阳社区作为新余杭人的聚居地,高学历妈妈群体庞大。她们为了家庭暂时告别职场,却从未熄灭心中对专业的热忱。拥有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等多项专业资质的李老师便是其中的代表。项目方敏锐地发掘出她的专长后,邀请她为社区高中生家长开设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讲座中,李老师凭借精准的政策解读和专业的规划指导,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课后咨询的身影更是排起了长队。
“赋能高知妈妈,绝不能只停留在手工技能培训的层面。”“余善共治”项目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该项目特别关注那些曾深耕脑力劳动领域、可能因观念差异或环境适应问题暂时未能重返职场的女性,“我们搭建起这样一个平台,就是想让她们的知识和技能在社区里发光发热,既避免了宝贵学历资源的浪费,更让她们的专业价值得到充分彰显,让社区互助真正有了深度和温度。”
如今,在余杭的各个社区里,越来越多像郑老师、李老师这样的高知妈妈,正在社区“小讲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她们用智慧滋养邻里,用专业服务社区,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二次绽放,更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她力量”,成为余杭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道独具韵味的亮丽风景。(供稿人:杭州市余杭区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俞燕燕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