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变药“财”!四川九龙县华丘村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变药“财”!四川九龙县华丘村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2025-10-11 15:4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我在中藏药科研企业务工,土地流转能分钱,年底还有分红,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秋日里,川西高原上天高云淡,九龙县华丘村的村民志玛一边在中藏药材基地除草,一边笑着算起了增收账。


九龙县风光

华丘村离九龙县城仅5公里,1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长着30多种天然中藏药材。村党支部书记曹立贵说道:“以前大家就靠采摘卖钱,收入不稳定,还破坏了生态。”尽管有区位、土地和生态的优势,但没有产业支撑,“守着宝山却富不起来”成了大家的心病。

转变从找对路子开始。2021年,村党支部主动联系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摸清了本地中藏药材的种类、分布和生长规律。同时,借助省内对口帮扶的机会,村里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大学、九龙县润德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争取到150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5个高原野生药材种源研究和种苗繁育基地,试种了40多种药材,还研发出了芍药组培快繁技术,解决了高原规模种植的难题。


高原野生药材种源研究和种苗繁育基地

要让技术真正在村里扎下根,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村里建起了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实践基地,吸引9名专家长期驻村。他们不仅编写出《四川甘孜州高山峡谷中药材种植技术手册》,还为当地培养了100多名技术能手。九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高级农艺师杨永建欣慰地说:“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土专家’,种植管理都能自己搞定。”

“药材既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出去!”村党支部书记曹立贵说。为此,村党支部摸索出“三联动”机制,把村子、企业和政策资源拧成一股绳,结成“发展共同体”。村里和企业不光互相派人任职,村干部去企业当助理,企业负责人也来村里当助理;还签了“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合同,像芍药就有每公斤7元的保底价,这让村民们彻底吃了“定心丸”,可以放心大胆地种药材了。


芍药长势喜人

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滴灌。九龙县委、县政府把中藏药材产业列为“五园区三基地”主导产业进行培育,落实县级领导包联负责,争取各类资金157万元持续扩大白芍种植规模。2024年底,华丘村中藏药材产值突破400万元,村集体收益超过160万元,实现从“有”到“强”的跨越。

此外,村里实行“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大力推行公积公益金20%、管理费10%、成员分红70%可持续的“5217”收益分配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牧民增收。村民泽仁汪姆指着村务公示栏笑着说:“去年村集体分红金有104万元,人均分到了600元,我家分到2400元。”


村民正在打理药材基地

村里的变化远不止于药材。近年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药材基地周边发展起了农业体验园、星空露营基地和特色民宿,形成了“种植+观光+体验”的综合业态,去年仅旅游收入就有80多万元,产业融合让这个小山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这个小村庄不仅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四好村”,最近还上榜2024年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20个行政村,成了高原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与此同时,村里还把技术推广到湾坝、三岩龙、洪坝3个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种植白芍、白及等中藏药材1900余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中藏药材产业。全县累计流转土地5000余亩,兑付群众土地租金达200余万元,带动农牧民家门口就业1000余人,直接带动群众实现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华丘村独具特色的民宿

如今的华丘村,药材成片、民宿错落,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从“空守宝山”到“全州表彰”,华丘村以党建为引领、科技为支撑、共享为目标,走出一条高原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村党支部书记曹立贵望着药材基地,眼里全是期待:“接下来,我们要依托龙头企业拓展中药材深加工,让‘华丘药材’走得更远,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供稿人:甘孜州传媒中心 九龙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