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铸魂践真知:中南大学人文学子赴汨罗认知实习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寻根铸魂践真知:中南大学人文学子赴汨罗认知实习

2025-10-13 14:1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2025年9月9日至10日,中南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师生一行前往湖南省汨罗市,开展了一场以“览屈子遗风,弘求索精神”为主题的认知实习活动。在为期两天的行程中,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仪式体验与动手实践,完成了一次对民族文化根脉的溯源之旅,也是一次砥砺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思政课。


9月9日上午10:00,中南大学人文学院2023级认知实习启动仪式在汨罗隆重举行,学院副院长龙丹,本科教务办副主任袁俊,学工办本科生辅导员王旻涵,中文系副主任实习队队长贺天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南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副队长姜瑀,实习队指导老师晏选军、聂庆璞、刘青松参与此次活动。汨罗市屈子文化园事务中心党委书记李峰,汨罗芒果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杨、副总经理许汨以及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参与启动仪式。

屈子祠前缅忠烈,文化园中悟初心

汨罗,因屈原而闻名于世,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象征地。实习首站,人文学子们便来到了汨罗的屈子文化园。在庄严肃穆的屈子祠前,全体师生举行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屈子祭奠仪式。静默站立,心怀敬仰,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肃立、倾听、默哀。

亲身体验传非遗,龙舟竞渡显精神

认知实习不仅在于“观”,更在于“行”。在屈子文化园内,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活动中。龙舟竞渡,是汨罗江上千年不辍的民俗盛景,更是屈原精神中团结奋进、激流勇进的生动体现。从握桨姿势、发力技巧,到鼓点节奏、团队协作,大家学得认真,练得投入。这场别开生面的“水上课堂”,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集体主义的力量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在拓印体验中,同学们将浸润的宣纸覆于石刻碑文之上,用拓包轻轻扑打,当古老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时,一种与历史对话的奇妙感觉油然而生。这些亲手实践,让沉睡在书本中的“非遗”活了起来,使同学们对民俗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认知。

红色足迹寻信仰,革命薪火永流传

在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实习队伍还将目光投向近现代,奔赴任弼时纪念馆和杨开慧故居,接受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在任弼时纪念馆,同学们凝视着任弼时同志生前使用的简陋物品,聆听着他负重致远、为革命事业耗尽最后一滴心血的感人事迹,无不为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所震撼。随后,师生们来到长沙县开慧镇的杨开慧故居。在这座朴素的农家院落里,杨开慧烈士度过了她生命中重要的时光。她为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巾帼豪情,让许多同学潸然泪下。

此次汨罗认知实习,是一次精心设计的“行走的课堂”。它将教室延伸至广阔的天地,将知识学习融入真切的情境。同学们既在屈子文化园中领略了中华文脉的深厚底蕴,也在红色纪念地里汲取了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更多优质的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在感知历史、体验文化、追寻红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与责任担当,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供稿人:中南大学  朱瑞雨)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