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陵口中心小学 “双减”落地有声,童心精彩绽放
近年来,丹阳市陵口中心小学坚守“激起向上的力量”的办学理念,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围绕“减负、提质、增效”核心目标,通过优化作业管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丰富校园活动三大举措,为学生打造健康、快乐、多元的成长空间,让“双减”政策在校园落地生根。
作业“减量增趣”,焕发学习新活力
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学校紧抓作业小切口,以精细化举措破解“减负”难题。一方面,拟定《陵口中心小学作业管理细则》,明确作业数量“红线”,突出分层、弹性与个性化的作业形式,推广阅读、体艺、劳动等实践性作业,鼓励跨学科联动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让作业从“机械重复”变为“趣味探索”。
学科年级组统筹安排,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作业难度适宜;教师做到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分析学情,个别辅导;同时实行作业展示制度,按年级定期展示优秀作业,激励先进,树立榜样。
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作业监控体系:设立《作业监控本》,由班主任协调作业量,蹲点行政每周抽查;每月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并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微信群动态跟踪、随机访谈等方式,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时间,还向家长公布监督电话,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如今,学生基本能在校内完成作业,有更多时间参与家务、运动与兴趣活动,真正实现“减负不减乐”。
课堂“提质增效”,激发育人新动能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是“双减”行稳致远的支撑。学校扎实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以“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为主题,持续推进“示径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满堂灌”向“启发式、探究式、活动式”转变,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积极创新。
为提升教学质量,学校选用骨干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组织示范课、经验交流会,树立教学标杆,辐射带动全体教师投身课改,营造互学互鉴、共促共进的教研氛围;备课组活动坚持“四定”“四有”原则,将新课标要求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作为作业研究的核心内容,群策群力,强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资源。
学校充分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特邀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督学来校指导,重点帮扶青年教师与转岗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全员听课—个别交流”的模式,达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研训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朱学军校长更是深入课堂,用教学录像为教师“坐诊把脉”,整体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活动“多彩多元”,点亮成长新图景
快乐,应是童年生活的主旋律;校园,应是滋养童心、赋能成长的乐园。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以“丰富生活、显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展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广泛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已开设球类、舞蹈、技艺、书法、文学社及合唱等20多个社团,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在实践中发展特长、锻炼技能、展示风采,将“师师有课程、生生有社团、人人有活动”的愿景变为现实。
此外,学校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举办期末“乐考”大冲关活动,以趣味闯关代替传统纸笔考试。学生们在“玩乐”中完成学科测评,既缓解考试压力,又培养自信,切实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让校园变为学生释放天赋、张扬个性的舞台。
放飞童心,筑梦未来。在丹阳市陵口中心小学,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双减”的春风里绽放独特光彩,在多元探索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书写独一无二的成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