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能物理前沿,第十一届中国LHC物理会议(CLHCP2025)在河南新乡举办

10月30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LHC(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会议(CLHCP2025)于河南师范大学开幕。大会由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与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国内外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高能物理领域前沿进展与未来方向。
本届会议以“探索高能物理前沿,赋能科技创新发展”为核心议题,聚焦希格斯物理精确测量、新物理探索、加速器与探测器升级等核心前沿,系统呈现ATLAS、CMS、LHCb、ALICE四大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进展及我国自主科研的突破性成果,为全球粒子物理界搭建了高端对话与深度协作的核心平台,为研判学科发展趋势、深化国际科研协同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了解,中国LHC物理会议是由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牵头的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始终关注高能物理与高精度物理相关的实验探索与理论创新,已成为凝聚国内顶尖科研力量、对接国际前沿动态的核心学术载体。
“高能物理研究是人类‘仰望星空’最极致的探索,它以追寻物质本源、破解宇宙诞生与演化奥秘为核心目标,让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坐标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根本上拓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主任杨炳方表示,“相信会议呈现的前研成果,将逐步把人类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热情,转化为推动科技突破、赋能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
大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23位海内外高能物理领域顶尖专家领衔作主旨报告,同步设置12场平行分会、4场实验组闭门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政国作题为“先进仪器与科学发现”的科普报告,构建起多层次、高规格的学术交流体系。此外,会议专设海报专栏,集中展示了多名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青年科研力量搭建了成果展示与学术交流的平台。
“这次精彩的会议让我深度接触到高能物理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更对诸如ATLAS和CMS等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的研究成果和相应理论探索以及潜在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国科学院博士后文新楷分享道:“未来我会聚焦理论方向,在高能物理研究中探寻新物理效应,为高能物理发展和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贡献绵薄力量,也期待理论与实验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互相促进。”
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主,河南师范大学在物理领域持续深耕,近年来取得了系列突破性成果。该校构建了多层次、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矩阵,拥有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红外光谱测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核心基地,为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筑牢了根基。在科研布局上,学校坚持理论与实验“双线并行”:一方面,围绕重夸克物理、希格斯物理、暗物质等前沿方向组建高水平PI团队,并于2024年12月成立理论物理中心,着力打造国际接轨的创新高地;另一方面,长期深度参与BESIII、LHCb、BelleII等国际大科学合作,产出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河南师范大学校长郭海明表示,“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学校物理学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聚焦国际前沿,强化原始创新,深化交叉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展现更大担当。我们期待与各位专家携手并进,共同为推动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出新的贡献。”(供稿人:陈锐 常晓伟 王伊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