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1+1+3”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构建“1+1+3”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2025-11-07 15:3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深刻把握新时代研究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秉持“以生为本、精准施策、全程服务、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聚焦研究生就业需求与成长规律,构建了“1+1+3”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即以“一个精准指导核心”为基础,以“一个双向对接平台”为枢纽,以“三项协同联动合力”为支撑,全力护航研究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2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精准施策,209名研究生中实现就业201人,就业率96.17%,多名研究生入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在新岗位奔赴“新质”未来。

一、一个核心:精准把脉,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新范式

精准指导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关键。经济管理学院坚持分类指导与个性化帮扶相结合,将“一对一”精准把脉贯穿于研究生就业指导全过程,创新实践“三阶指导法”,为研究生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蓝图。

(一)生涯唤醒与规划阶段:明晰方向,绘就职业蓝图。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职业生涯的早期介入与规划引导。第一阶段侧重于职业测评与生涯规划,通过引入专业的职业倾向测评工具,帮助学生深入剖析自身兴趣、性格、价值观与能力结构,科学确立职业锚点。同时,组织开展“行业前瞻”“职业启航”等主题讲座与班会,邀请人力资源专家、杰出毕业生进行分享,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行业趋势紧密结合,树立正确就业观,初步绘制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图。

(二)能力建构与储备阶段:厚植根基,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二阶段着力于强化行业认知与技能储备。学院紧密对接经管类专业特点与市场需求,开展“简历提升秘籍”“经管求职学姐有话说”“面试礼仪与沟通”等专题辅导活动。毕业生累计参与各类专题班会、主题活动6次,覆盖简历制作、笔试技巧、结构化面试等求职全环节。学院推出“简历诊疗日”活动,建立了涵盖岗位匹配度、技能展示度、成果量化度、逻辑清晰度等多维度的简历评估体系,全年完成一对一精细化简历指导与修改130余人次,显著提升了研究生求职材料的专业性与针对性。

二、一个平台:多维联动,打造智慧化供需对接新场景

精准指导为就业服务奠定基础,而搭建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与双向选择平台,是连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关键桥梁。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联动”的立体化就业服务平台,不断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

(一)聚力访企拓岗,深耕就业“资源田”。 学院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院领导带头,专业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深入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进行调研交流,精准挖掘岗位资源。截至目前,学院已与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沈阳国际软件园、中远海运航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沈阳东泰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睿德财税服务(辽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覆盖金融、制造、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就业选择。

(二)创新招聘模式,打造服务“新高地”。学院精心组织专场招聘会,联合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举办“振兴有你 就有未来”2025年沈抚示范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秋季校园双选会,现场邀请了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辽宁正大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沈阳隆基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抚辽港智能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2家优质企业参加,并创新采用“线下+云端”同步模式。在线下,为企业与毕业生提供面对面深入交流的场所;在线上,通过“直播带岗”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吸引了近3000名网友在线观看点赞,有效扩大了招聘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此举打造了“零距离、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新场景,提升了人岗匹配效率。此外,学院积极争取地方人才中心支持,在招聘会现场设立公共服务点,邀请工作人员为毕业生提供人才政策、落户安居等一站式咨询与答疑服务,有力推动了区域人才引进与毕业生就业的深度融合。

(三)智慧信息推送,实现岗位“精准投喂”。依托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及毕业生就业微信群,建立分类别、分层级的岗位信息精准推送机制。结合研究生专业方向、求职意向和技能特长,定期筛选、整理并推送高质量就业信息。全年累计推送针对性强的财务、管理、经济类相关岗位信息70余条,确保就业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送达每一位有需要的毕业生,促成12名毕业生就业。

三、三项合力:温情守护,构筑协同化就业帮扶长效机制

就业工作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协作的系统工程。经济管理学院坚持问题导向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汇聚学院、师生、家庭等多方力量,构建起温情守护的研究生就业帮扶长效机制。

(一)动态监测之力:建立“一生一策”成长档案。学院为每位毕业研究生建立动态就业台账,形成涵盖求职意向、进展状态、心理状况、技能短板、家庭支持等维度的“一生一档”电子成长档案。通过定期摸排、谈心谈话,实时更新学生就业动态,实现对就业进程的精准把握与全过程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为个性化指导与帮扶提供数据支撑。

(二)精准帮扶之力:实施“1+3+N”组团式帮扶。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如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扰、就业技能薄弱等群体),学院实施“1+3+N”精准帮扶机制。由辅导员担任主责教师,联动专业导师、学生党员、班级骨干组成“帮扶小组”(1名主责老师+3类帮扶力量+N种资源支持)。通过“寝室小组会谈”、定期“一对一”谈心、技能强化训练、岗位推荐等方式,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与资源链接,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分析症结、调整心态、提升能力、建立自信,直至顺利落实毕业去向。

(三)家校协同之力:搭建“同心同向”育人共同体。学院深刻认识到家庭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同心圆”。通过建立毕业生的家长微信群、定期发送学院动态、设立线上“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就业形势、学院帮扶政策及学生求职进展,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将学校的关怀与专业的指导延伸至家庭,形成鼓励学生积极求职、理性择业的良好家庭氛围,凝聚起家校共促就业的强大合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就业工作是一场充满教育温度、持之以恒的育人实践。那些与学生共同反复推敲简历、模拟面试的深夜灯火,那些为争取一个优质岗位而四处奔波的辛劳脚步,那些见证学生成功签约后绽放的灿烂笑颜,都已凝聚成育人路上珍贵的点滴。未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以专业为经,以爱心为纬,不断深化“1+1+3”就业服务体系内涵建设,用心用情编织更多青年学子梦想起航的经纬线,亲手为他们系好迈向社会、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应有的力量。(供稿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浩方)


【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