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中华文化论坛”启动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 2021-11-08 09:46:10

中国网福建讯  为贯彻落实中共华侨大学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华侨大学文学院积极打造、推出一个新的、面向海内外师生的学术交流、文化传播平台——“中华文化论坛”。2021年11月6日,华侨大学文学院中华文化论坛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进行。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晓勤先生应邀线上参会并主讲第一讲。在论坛启动仪式上,院党委书记钟炎生,院长蒋晓光,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杜晓勤教授先后致辞。论坛启动仪式由文学院副院长苗民主持。

1.jpg

文学院党委书记钟炎生在启动仪式致辞中表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嘱托,华侨大学文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和资源,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通过举办中华文化论坛进一步培养海内外青年学生文学兴趣,提升文化素养,承担起在国际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

文学院院长蒋晓光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华侨大学中文专业的办学历史以及与北大中文系的特殊渊源。华大中文专业是学校开办的第一个专业,中文专业在创办、复办的过程中,北大中文系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温暖的关怀,尤其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复办时期,北大中文系曾有数十位老师前来任教,支持办学。在八十年代的泉州,北大老师的到来,不仅仅传授了知识,也是东南海疆的文化盛事。

杜晓勤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华侨大学在传播中文化方面的特殊贡献和和民族担当。杜教授认为,华侨大学文学院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有着特殊的渊源,本次活动,既有传播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还有助于增进兄弟单位之间的情谊。

中华文化论坛第一讲是杜晓勤教授带来的“唐诗体格律研究与欣赏举隅”专题讲座。讲座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体式与格律,杜教授以《唐诗三百首》所选作品为例,为大家讲授了如何从体格律的角度阅读、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从“唐诗体式大备,而各家各有擅场”的唐诗盛况出发,杜晓勤教授带领大家寻本溯源,讲述了自先秦两汉诗歌与音乐紧密结合的状态之后,中国古典诗歌探求诗歌韵律新的表现原理,特别是南朝齐永明年后,中国古典诗歌因讲求声律而形成句律、联律、韵式等诗律形式,这种表现方式直到唐代仍很有影响。他以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一诗为例,为同学们分析了与初唐之际形成的近体诗迥异的唐人“齐梁体”诗的独特风格。接下来杜教授又以“七律双璧”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为例,就盛唐前期的七言律诗多带古风、歌行音律华畅、一气流转的特点进行了生动讲解;以杜甫《登高》《白帝城最高楼》为例讲解杜甫律诗格律的精严和新变。

杜教授认为,诗歌的体格律研究只有与文献考证、文本体悟以及文学史背景紧密结合,落实到诗歌的表现功能上,进行深入的原理探索,才能有所突破,有所进益。他还向在座师生推荐了系列有关专著,以方便对此感兴趣的师生进一步探索有关唐诗体格律的相关问题。

苗民副院长主持互动环节的交流活动,文学院师生就“使用律句的初唐七言歌行与七言古诗的区分”、“诗歌的格律对诗歌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与杜教授进行了交流。

本次讲座不仅为华大师生拓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视野,还为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华文化论坛将陆续邀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独特见解、在该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的海内外学者前来作学术讲座。

当日,海内外师生热情高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近200人积极参与。(王熙彤 白凌 林智贤 黄立一)

推荐阅读
“文启海丝·艺荟晋江”文创艺术节启动
《2021海丝(福州)宣言》发布 致力高质量共建“海丝文旅”
聚焦泉州:四举措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安全
增强对外传播 讲好“后申遗时代”的“泉州故事”
宁波未来五年全力打造“文化高地、旅游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