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第三届中国纺织服装产学研论坛深圳开讲

中国网 2022-12-28 09:55:24     

2022年12月24日下午,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产学研委员会会议暨第三届中国纺织服装产学研论坛在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期间举行,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国内著名时装设计师、行业专家领导,以及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的代表共聚深圳罗湖水贝壹号,以“和合创新 共建时尚产学研新生态”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纺织服装行业深入实施,互联网技术、市场需求变化使得产业间协作、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有了深厚的基础与巨大的空间,行业创新能力随之稳步提升,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在这种背景下,今年纺织服装产学研论坛的举办格外引人注目。与会嘉宾就“服装专业产教融合高质量建设”、“传统服饰如何培育后备人才”、“时尚与数字创新”、“迈向全球时尚主场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师成果的创新性转化”等焦点话题各抒己见,为第八届深圳国际时装节奉上了一席独居品位的思想盛宴。

http://hs.china.com.cn/uploadfile/2022/1228/20221228095535747.png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憓领衔的香云纱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大胆尝试,以“非遗+时尚”、“非遗+非遗”、“非遗+文化”、“非遗+科技”等设计理念激活传统,为香云纱回归人们的日常提供新思路。金憓院长在演讲中指出:香云纱是中国独有的纯天然植物染料及河泥染色加工的丝绸面料,过去受色泽、款式的拘囿无法走进大众,而今团队不断运用年轻化的现代元素为传统文化赋能,在他们的带动下,岭南区域经济正逐步形成“种桑养蚕—缫丝织布—香云纱染整—香云纱服饰设计—香云纱时尚产品制作—市场开拓”的跨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良性循环,为香云纱成为国人乃至全世界钟爱的品牌服饰奠定了扎实基础。为让更多人了解香云纱,团队每年都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巡展的方式向全世界传播推广以香云纱为代表的中国时尚文化,为岭南乃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注入崭新活力。

http://hs.china.com.cn/uploadfile/2022/1228/20221228095535130.png

广东省纺织服装非遗推广大使、广东工业大学孙恩乐教授在演讲中强调:学校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了充分挖掘岭南服饰艺术的当代价值,让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他们开设了“岭南衣裳”系列课程,老师们基于对岭南广东、香港、澳门为主要区域的服饰考古文物、文献资料、图像等的梳理,对以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汉族民系,以及瑶族少数民族刺绣手工艺等独具特色的岭南服饰文化与艺术设计风格特征进行深度剖析,充分展示其变化过程中呈现的海洋文化、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等印记与文化特征,目前该课程通过构建“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 +艺术创作+美育浸润”的“四位一体”全方位覆盖,已成为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专业课程互通的学习内容,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http://hs.china.com.cn/uploadfile/2022/1228/20221228095535171.png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总裁陈绮东介绍,香港理工大深圳基地连接香港和深圳,在产学研方面成绩卓著。基地的工作宗旨就是要将香港的百强高校基础研究、国际化、人才优势和深圳的冒险精神、创新氛围、产业链优势结合起来。港理工深圳基地设有18个研究平台和实验室,包括高级纺织工程实验室,承担着各级政府、部门的800多项项目,既是大学连接内地政府、产业界、承担内地科研项目的平台,也是大学成果向内地的转移和延伸;基地主要通过四条路径向产业界进行转化,一是跟产业联合设立联合实验室和中心,二是和产业联合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三是受产业界委托进行联合开发,另外还通过成果转让、授权的方式,把成果转到产业界。在促进香港高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价值最大化方面,基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http://hs.china.com.cn/uploadfile/2022/1228/20221228095535205.png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服装与服饰设计系杨晨啸博士现场为大家详细解读了时尚与数字创新的未来趋势。她介绍说,数字和时尚创新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2021年间,有35家奢侈品牌在中国举办了不同规模的品牌展览,其中21个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创新交互式的动态营销活动。数字和时尚创新也是高校担当的使命所在。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正努力打造一个多学科的交叉课程建设平台,希望可以把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企业家融合在一起,打通大文科类和理工科类,还和一些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把服务设计的概念引进来,然后落入到一些交叉课程,专攻的课程内容方向包括信息交互、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字创新、服务设计、市场营销策划等,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时尚和数字融合的新世界。

http://hs.china.com.cn/uploadfile/2022/1228/20221228095535811.png

除了主题演讲,本次活动还设置了圆桌对话。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饰协会执行主席、内蒙古服饰非遗传承人朝乐梦在对话中表示:她多年来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就是鼓励学生坚持文化自信,因为学西装学不过意大利,学时装也学不过法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服饰其实更容易被世界接受,它既是小众,又没有可比性,而且还是唯一的,成为一个专业的民族服装设计师,就可以带着产品、设计走向世界舞台,让大众感受到民族文化之美。

内蒙古博物院蒙古服饰专家、苏婷玲教授表示,她从内蒙古博物馆退休以后被聘到高校,通过把非遗服饰带到学校,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摸到老一辈的刺绣、工艺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思考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发扬和创新。比如说饰品戴在头上,要吃饭、睡觉都不方便,就可以取其中一个元素,做成现代的饰品。苏教授笑言,她已经为学校培养了几百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她都反复强调要在热爱对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去创新制作。

满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内廷承造满族服饰工作室创始人闫玉琪表示,满族服饰经过由兴到衰的转变过程,满族服饰的制作技艺、纹样、花色、用料、做工都达到顶峰之后,再进行简化就比较困难,正所谓 “由奢入俭难”;所以到现在为止,真正能传承下来的满族服装制作技艺是极少的,只有产、学、研三方携手,才是挖掘、弘扬民族服饰的现实良方。

深圳是享誉全球的时尚创新和创业热土,也是构建优势互补、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体系的最佳阵地。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周世康表示: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纺织服装产学研在深圳有着丰厚的土壤和巨大的潜力,中国纺织服装产学研委员会落户深圳,可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时尚业,搭建一个共建共享共赢的产教融合平台,促进更多的院校、科研机构成果与品牌对接并转化落地,缩短人才培养与产业的距离,以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担当作为,为中国纺织服装强国建设提供独特的深圳价值和深圳方案。

http://hs.china.com.cn/uploadfile/2022/1228/20221228095535563.png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在总结陈词中指出:产学研论坛是深圳国际时装节每年保留的一个重要版块,时尚产业的发展最终离不开人才。2020年中国工程院对我国有代表性的26个产业做了一个评价,其中纺织服装业被列为世界领先产业,这当然离不开各级各类院校的智力支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产学研是非常好的形式,希望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这是大家反复津津乐道的话题,做起来酸苦辣都有,但是做好了,将多方共赢、其乐融融。

他强调,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把产学研委员会设在深圳,就是看中深圳无论是品牌创新、设计创新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优势,希望深圳在纺织服装产学研方面探索一些可复制的创新模式,并推广到其它地方,让产学研三方共赢互通,为纺织服装现代化和时尚复兴服务。

http://hs.china.com.cn/uploadfile/2022/1228/20221228095536365.png

本次活动还颁发了相关奖项——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王妮教授染语团队的《楚蓝挑韵》非遗服饰系列作品、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院长王静的《三打两晒》系列作品获得中国纺织服装产学研年度优秀成果奖,并向朝乐梦、苏婷玲、林栖、闫玉琪等人颁发了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产学研委员会专家委员证书,向获得中国纺织服装产学研基地和产学研创新基地的单位授牌。

本次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总观看量达到数十万。论坛直击产学研行业难点痛点,为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政校行企协同发展,构建时尚人才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启示,并为加快产学研融合创新,共创粤港澳大湾区时尚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http://hs.china.com.cn/uploadfile/2022/1228/2022122809553631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