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锋”华正茂 追“锋”有我

中国网 2023-05-15 10:34:41     

“如果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奉献与爱。2023年是全国学雷锋第60周年,将雷锋精神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春风里,让我们重温可歌可泣的雷锋故事、践行历久弥新的雷锋精神。

奉献精神是雷锋精神的灵魂。雷锋同志曾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从1961年开始,雷锋应邀去外地做报告,在出差期间,他为人民做了很多件好事。当时的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从抚顺一上车,雷锋看到列车员忙,于是立马起身帮忙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认识字的旅客念报,宣传党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阳。一个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怎能做出这般感人的行动呢?即使是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回想起雷锋同志的事迹时,人们仍会深受感动。

敬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支柱。“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雷锋同志在工作中的写照。雷锋生前是名副其实的“工农兵”,他当过农民,参加过土地改革、征收公粮、农场劳动;做过钢厂工人、焦化厂工人等工作。先后担任乡政府通信员、县委公务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部队汽车驾驶员等。但他在工作上从不挑三拣四,而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每一个普通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成绩。雷锋同志留下这样一句名言:“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敬业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成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燃料。

“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重心。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钉子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精神旗帜。雷锋成为汽车驾驶员后总是千方百计抓紧饭前、睡前、等车、坐车途中、电影开映前等点滴时间勤奋读书。雷锋曾经说:“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每当提及“钉子”精神,西南联大校友邓稼先老先生便浮现我们的脑海。西南联大时期正是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候,昆明城空袭不断,跑警报成了师生们的家常便饭。在最艰难的条件下,联大师生仍然坚持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为抗战建国积蓄复兴力量。26岁就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邓稼先,毕业后毅然决然返回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作为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邓稼先顶着重重压力和同事们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敲开了自主研制原子弹的大门。只得到成功喜讯的我们,无法想象他们经历的种种磨难。坚持不懈、潜心钻研的“钉子”精神,是邓稼先老先生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作为联大精神传承人的云师学子,我们也 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钉子”精神。学校图书馆的自习室、阅览室里是我们认真学习、专心阅读的身影;教室里是我们认真听课、仔细思考的身影;实验室里是我们仔细操作、专心研究的身影......新时代的青年们应当用“学而不厌、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技术、练就本领,自觉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勇于攻克一切难题,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增砖添瓦。

雷锋精神之于国家,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大国担当。在土耳其大地震中,中国救援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核心,传递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思想境界,为世界树立大国榜样,展现中国力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直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精神内核,中国援助非洲多国,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利合作;与巴基斯坦长期保持友好的往来,同“巴铁”友谊深厚。雷锋精神既属于中华民族又属于整个人类,既属于中国又属于全世界,为世界治理、人类文明发展注入强大精神文化力量。

雷锋精神之于社会,是“拼却老红一万点,却将新绿千百重”的五四奉献。“当代雷锋”郭明义40多年如一日地学雷锋做好事,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先后资助了300多个贫困生,500多个团难家庭,累计捐款达50多万元,在全社会广泛掀起“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热潮。郭明又用平凡的小事,诠释着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什么。他舍出白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还有很多,身残志更坚的陆鸿,安徽麦王徐淙祥,支教老师邓小兰......

雷锋精神之于我,是“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的精神不朽。诚然,我们应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化外化于形,以晨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萤烛末光增光军日月,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成为“雷锋”。

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2023年的春天,我们重温雷锋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钉子”精神,带着人民对青年的期望,传递青年力量,传承雷锋精神,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进发!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朱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