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精准对接用工需求 聚力推动校企合作 江西冶金职院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网 2023-11-20 18:15:00     

近日,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见面会在赣锋锂业万吨锂盐工厂会议室举行。这也是校企双方联合开办的现场工程师班学生,正式从校园走向企业,在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今年5月,江西冶金职院与赣锋锂业集团签订现场工程师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赣锋锂业为现场工程师班学生安排安排学习“小灶”:每位同学均配有指定师傅,且量身定制月度培养计划;实操同时,帮助学生每周进行小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月底进行综合考评;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学习体会,其实习期间的表现将作为后续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

赣锋锂业现场工程师班的开设,是江西冶金职院积极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下发的《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的积极尝试,也是学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深化。目前,该合作项目已申报省教育厅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按照校企合作协议,该班将针对赣锋锂业紧缺技术岗位的需要,校企联合培养面向生产岗位,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该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早在十年前,该校已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培养学生,已累计培养学生1500余人;2021年,该校与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江铜集团深度参与教学和实训指导,并以每5名学生配备2位企业导师的标准打造定制班。目前该班已定向培养学生200余人。

多年来,学校已形成“探索—实践—积累—创新”的良性循环,在“六个对接”(院长与厂长对接,课堂与车间对接,学习与需求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课程与标准对接,毕业与就业对接)的联动下,取得系列成效——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得以升级,“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形成,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得以建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得以组建,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得以完善,学徒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得以形成。该校“钢铁冶炼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批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通过验收。该校2020届毕业生周正礼,就职于新钢集团数智化部,2023年荣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

成功经验正在推广,校企合作在不断推进。2023年,学校延续并深化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钢集团的合作,并加入中国宝武钢铁工业产教融合联盟,积极投入全国钢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与江铜集团合作也在不断延续,赣锋锂业、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也先后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今年10月,江西省钢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由中国宝武新钢集团牵头组建,该校和江西理工大学牵头建设,联合钢铁行业、学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建设。

该共同体旨在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学校双主体作用,整合钢铁行业优质资源,组建全行业、跨区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匹配行业需求与教育供给,为钢铁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提供充分高效的技术、人才支撑。

目前,该共同体已有成员单位65家,将在发挥企业思政育人作用、产教供需对接、联合人才培养、开发教学资源、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等方面探索实践,推进共同体成员共商共建,实现共享共长。

下一步,该校将积极参与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做优做强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积极投身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用好产教对接平台,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将聚焦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积极融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江西省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糜晓萍 韩国华 何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