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江西工程学院:以“数字经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 2022-12-18 16:30:46     

中国网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列成篇,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单列一章,要求“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这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抢抓数字经济风口机遇,江西工程学院认真对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表省委省政府“双一号工程”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攻坚克难,破解学校教育发展难题,以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

服务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新战略

一是提升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水平。江西工程学院根据数字经济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特点,适时调整学科与专业发展方向,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体系,下苦功夫集中精力重点建设一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专业及课程。教育就是服务,学校重点推进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区块链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数字贸易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的专业交叉融合和课程创新,不断加强今年新增基础学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提升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水平的教育思想大讨论。

自建校以来,江西工程学院秉承“勤朴敏信”的校训,立德树人,造富于民,为国家培养了应用型人才20余万人,造就了数十位国家知名企业家。毕业生中,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李国平、中国算法芯片行业十大领军人物易海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次上榜人物孙清焕、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标杆李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程广京等杰出校友。七位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二是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科研创新需求。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全面强化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数字领域应用开发机构。学校充分利用华为ICT学院、腾飞电子商务、海康智慧产业学院等创新实验实训平台,新余市区块链与信息安全产业研究院、江西工程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加快组建“数字经济研究院”,注重开展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创新性、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3年内申报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仿真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智慧农业研究实验中心、跨境电商创业平台。

据了解,江西工程学院现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阵地,开展产学研协同育人。2019~2021年先后有7个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校每年选派一批新生代表赴深圳等沿海地区的企业参观考察,感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气息。聘请优秀校友为创业导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

三是打造数字经济人才智力高地。整合全校数字经济师资力量,力争2年内组建申报3个“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大力发扬“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新、以赛促用”的优良传统,对接教育部56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与数字经济相关的10大赛事。学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重点立项1项、一般项目立项2项,其中江西重点立项成功入选的高校仅6所(其余5所为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年度江西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立项3项,名列同类院校榜首。科技园获批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建成三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连续6年参加中国大学第一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大赛,累计获得全国铜奖2项,江西省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16项,江西省“先进集体奖”1项、“优秀组织奖”3项,同类高校成绩最好。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参加中国大学最高层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7年与江西理工大学各获全国2个一等奖,并列江西省第一名。

连续6年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电子专题设计竞赛(本科组),均稳坐江西省电子专题设计大赛头把交椅。连续8年代表江西高校参展中国科技第一展——深圳高交会,多自由度美女机器人、工业机械臂下象棋机器人先后荣获高交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产品奖,是江西省唯一的获奖。学校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及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成绩最好。2个团队获批省级本科高水平教学团队。江西工程学院杰出校友不断涌现,据统计,校友在江西省内累计投资达282亿元。

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一是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分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用1年时间试点推出20个翻转课堂、慕课应用混合教学模式,鼓励老师充分发挥好学校现有的智慧教室作用,探索1-2门理解较为抽象的课程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展实训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发挥天工文化的工匠精神,推进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数字工程师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是创新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打造师生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利用已经建成的各物联网传感器和智慧校园APP,实现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记录师生成长学习的全周期、全过程、多维度的数字档案,根据这些多维异构数字信息,由各部门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

经过多年的智慧校园建设,基本破除了各部门的信息孤岛,师生校园基础数据较为齐全。学校已初步建成的系统有:师生身份统一认证门户、人事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琴房管理系统等。

学校还将加大外宿管理系统、冷水管理系统、资助管理系统、离校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保卫管理系统、第二课堂管理系统(团委)的建设,除了采集多维度数据外,最为关键是加大投入力度,二次开发利用这些数据,让这些数据活起来用起来。

三是提升教育治理服务能力。完善微信小程序功能,将网上办公,行政审批等业务范围扩展至全校师生,开发学生掌上端口,实现学生可掌上查阅、掌上申报、掌上办理日常事务。重点开发毕业生离校系统,教职工离校系统,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全流程。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提出大数据支持需求,将学生贫困资助、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等工作实现全过程科学综合评价。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江西工程学院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要求,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2021年5月,学校投资80万元,耗时近两个月,建成了面积2010平方米的网球场。

四是服务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江西工程学院发挥职称评审指挥棒的作用,将继续教育课时中规定比例定为数字经济相关的基础信息学习。每年将组织开展数字化教学手段评比活动,已评促学。利用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和信息系统,每年开展一次教职工及学生的“十大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师专业学习提高的同时,要将基础性数字化技术作为教师上岗的基本要求。

学校图书馆遵循“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理念。配置文献检索机、自助借还机等智能装备,使流通自助化。创建了微信图书馆,大厅安装了 LED 屏,配置瀑布流借阅展示系统,系统内置 3000 余种图书、期刊、专题、视频、图片等媒体资源。图书馆每年举办“读书月”活动,每月举办“读者沙龙”活动,促进学校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风尚。

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要求

一是加快教育新型基础建设布局。全面将天工校150多个教室的投影升级更换为智慧屏,将仙女湖校区67个教室的电子黑板加装摄像头和拾音器,加装督学巡课软件,实现全校所有本科教室和部分专科教室上课全记录。

据悉,江西工程学院占地面积131.74万平方米,平均 64.2 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达 56.5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33.52万平方米,生均16.34平方米。建有教室435间,座位数 23518个;语音室6间,座位数354 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16个;教学电脑 3660台,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17台。学生宿舍面积 19.27 万平方米,生均9.39平方米;图书馆面积 2.30 万平方米,食堂2.89 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 0.87 万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

二是打造教育数字化基座。现代教育中心和智慧校园研究所共同努力,密切配合,要不断完善统一门户单点登录、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掌上智慧校园APP(安卓+苹果)、微信小程序等,全面实现数据大统一,打破信息孤岛,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确保学生成绩、证书查询方便快捷。

三是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江西工程学院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申报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慕课应用型)为契机,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依托,计划用2-3年时间在全校范围建设2-3个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慕课应用型)。

四是培育师生数字素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江西省信息技术知识大赛,积极开展学校各类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培训和竞赛,培育师生特别是理工科教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数字素养。

下一步,江西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提升学校数字经济相关学科专业和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融入与服务江西省数字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加大合作力度、加快合作进度、拓展合作广度、提升合作效度,以实际成效检验工作成果。(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