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两岸融合主阵地、产业发展主战场”

中国网 2022-08-01 17:46:28     

中国网福建讯 7月29日,泉州市举行“传承‘晋江经验’共享品质泉州”系列主题宣传采访走进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发布会上,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林荣忠围绕“打造‘两岸融合主阵地、产业发展主战场’”进行主题发布并答记者问,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副书记刘敏坚、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吴艺晖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郑国防主持发布会。

image.png

【十年成就】

据了解,十年前,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应运而生,喻示着台商区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十年来,泉州市台商区坚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坚决落实“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指示精神,扛起使命、勇于担当,全力打造“海峡两岸融合主阵地、产业发展主战场”。

十年来,心无旁骛的实业坚守,引领了台商区的经济腾飞。

台商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台商区、高新区、创新示范区的品牌优势,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战场。十年来,全区GDP总量达355.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25.6亿元,均实现翻番。市场主体从4052户突破到4.44万户、增长了10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大关。传统产业更加坚实,数字包装、智能电网、新材料、装备智造、纺织鞋服等五大产业产值从200多亿增长到近千亿。实现国家绿色工厂、省100强企业、泉州经济年奖等多个领域零的突破。高新产业不断涌现,培育了26个省级以上“小巨人企业”、3个单项冠军企业、63家高新技术企业、24个省级科研中心,新引进了烯石新材料、中信重工、中烯新材料、德谱乐电网、立亚新材等龙头企业,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23位、全省第1。特色产业加快培育,用活用好江河湖海林田草的生态优势和“唐雕、宋桥、元港、明回”的千年文化积淀优势,培育海洋经济、文旅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特色产业,引进八仙过海、新华新概念文旅等优质项目,初步形成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

十年来,牢记使命的先行先试,打造了台商区的对台样板。

台商区立足服务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以通促融方面,规划建设2个专业台资产业园,建立5个市级以上对台交流示范平台,举办300多场两岸创业、雕艺、摄影交流活动,引进德润、力达等108家台资企业和132名台湾人才,实现两岸优势产业互通、高端人才流通、民间交流连通、职业资格共通,以惠促融方面,建立涵盖台商台胞生活创业、人才、就学就医、住房养老等全领域的惠台政策库,引导台商台胞参与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研究、文化创意、乡村振兴等各领域工作,落实同等待遇,让台湾同胞工作生活跟在本地一样方便。以情促融方面,围绕“民间信仰、宗亲宗族、传统文化、青年一代”四方面寻求两岸心灵契合点,争取设立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规划建设台商产业社区、优才大厦、台湾人才公寓,打造台商时代广场等台湾商业特色业态,让台商台胞感受相近的人文气息、生活气息。

十年来,禀赋资源的匠心独运,铸造了台商区的新城魅力。

主动融入全市环湾发展战略,发挥山河湖海林田草的独特生态优势,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活力新城。颜值更高。台商区强化城市设计界面的管控,指导和控制天际线、生态廊道,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彰显个性特色、突出区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了最美海岸线、绿色山岸线、海丝文脉线等三条特色景观展示面,涌现出海丝生态公园、艺术公园、月亮湾、玉沙湾、洛阳古街古桥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城乡环境综合考评连续七年位居全市第1。功能更强。把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和低碳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理念渗透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层面,打造精品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至55.6%。内涵更美。实现4个乡镇、78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100%全覆盖,建成龙苍家风训馆、孙易彬故居、百崎回族展示馆、张氏大夫第等4个市级家风家训馆,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十年来,岁月静好的温暖接力,增进了台商区的民生福祉。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台商区一切奋斗的目标。十年来,台商区每年把近七成以上的本级财力投入民生事业,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致力于打造最优质的公平教育。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1.5万个,高位嫁接引进泉州五中、首都师大等8所优质学校,数量居全市首位。提供最舒适的医养服务。区医院与市第一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引进“谢渭芬名医工作室”等4个名医工作室,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级信息化服务平台、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率100%覆盖,新建成农村幸福院50所。社会救助集中供养率、残疾人新增就业率等位居全市首位。织密最精细的治理网络。探索推广“三网合一”社会治理网格化、“党建+邻里中心”、“排调分离”矛盾化解等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村一专职调解员”,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十年来,摸石过河的改革创新,营造了台商区的一流环境。

台商区克服“大部制”体制下人少事多的困难,深化放管服、大督查、乡村振兴、干部考核评价、国企改革等多领域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打造集“惠企、便民、治理、监督”于一体的“亲清家园”掌上服务平台,实现兑现政策“不见面、不跑腿、不求人”。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评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2021年获评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园区。

【走进台商投资区】

发布会结束,采访团走进台商投资区,亲身感受这一集创造力与活力为一体的发展新区的改革成效。这片城区傍海而立,伫立着许多商业化的大楼,站在这片土地上,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商业化以及现代化气息。接下来,跟随采访团的脚步走进这座“摩登新城”,一览革新发展新姿。

数字赋能民生建设开启便民普惠篇章

后疫情时代下,社会各个方面层次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影响,其中最直观可视的就是经济的数字波动。台商区针对疫情期间企业纾困反映强烈的惠企政策兑现“难、慢、迟、繁”问题,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了“亲清家园”掌上智慧平台,以数字赋能惠企政策兑现领域,实现政策兑现“不见面、不跑腿、不求人”,打造了一个阳光、透明、可预期的宜商环境。

入门即可见到,亲情家园有序设有不同的服务区块,环境整洁温馨,并用心制作了许多文字文化墙,以此来展示其核心的理念以及功能机制等,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与此同时,亲情家园还运用了多媒体大屏投映直观呈现亲情家园“不见面”审批平台实时数据分析,通过可视化的数据直观体现平台成效。

“打造掌上服务,并不是简单希望平台粉丝越多越好,而是希望粉丝群体可以覆盖到台商区的各个角落,真正普惠人民。”据台商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苏泰山介绍。改革以来,通过“亲清家园”平台发布惠企惠才惠台政策288项,受理企业申报2320家次,线上兑现财政奖补资金23761.43万元;其中“免申即享”政策49项,31家企业1870人通过“免申即享”享受奖补资金1294.68万元。“亲情家园”平台切实做到了办实事,惠民生。

image.png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竭力打造台企新园

台商区的发展离不地方台企所创造的经济贡献,采访团为更进一步了解地方台企发展情况以及企业文化故事,来到了地方著名家用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系台资企业)。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财务总监陈美满和丈夫均是台胞,2004年,他们一起来到台商区创业,在大陆创业的这几年,承蒙泉州市政府、泉州台商区管委会的关心支持。

“在机缘巧合下,经介绍来到了台商区经商。来闽18年并没有感到不适应,不管生活习俗或是语言这里都与台湾比较接近。”陈美满带着温和的笑意答采访团。无论是谈及在台商区的经商经历还是个人生活,可以感受到,陈美满都透露着一种幸福感。这就是台商区致力于打造的“两岸往来更便捷、合作更紧密、政策更开放、服务更贴心、交流更活跃、情感更融洽”的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十年征程再出发,江海扬帆正当时。台商区始终牢记使命、负重拼搏,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打造“两岸融合主阵地、产业发展主战场”,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庄艺琪 陈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