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三产发力动能澎湃 产业兴旺满城繁华

中国网 2022-10-22 10:34:41     

10月18日南宁日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首府南宁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成就展》特刊刊发文章《青秀区:三产发力动能澎湃产业兴旺满城繁华》,报道青秀区工业、农业、服务业蓬勃发展盛况,回首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前景。以下是报道全文: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舒展今日青秀画卷,绿色、创新、活力跃然而出,一幅幅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图景正次第精彩呈现。回首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前景,作为广西GDP唯一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县区,并连续8年登榜赛迪百强区,排名从2015年的第90名跃升到如今的44名,青秀区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态势更加向好,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首善之区的步履更加坚实。

提质扩容工业发展质效提升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秀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项目为王”工作要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工业基础投资力度,千方百计招强引大,不断推动工业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跨越。

在伶俐工业园的多氟多20GWh锂电池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干得热火朝天。项目于2022年9月开始试生产。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提供超过2500个就业岗位,助推南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壮大。

在伶俐工业园的广西弗迪年产45GWh动力电池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工人铆足干劲,为项目如期实现投产试生产冲刺。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6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南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促进南宁乃至广西工业振兴。

青秀区伶俐工业园建设加速。刘绵宁 摄

与施工现场的热火朝天不同,作为第一批入驻伶俐工业园区的企业,广西建工集团智慧制造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实现了从“工厂进入工地,工地走出围墙”的一种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推动了建筑业智能生产的升级提高,2021年工业产值超8亿元。

伶俐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是青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日趋复杂的国际大环境,青秀区积极主动作为,找准高质量发展切入点,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重大产业项目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硬任务、硬指标、硬抓手,全力支持南宁东部新城建设,推动各种要素向重点产业聚集,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广西建工积健建材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卢伊琳 摄

作为青秀区工业振兴主战场,近年来,伶俐工业园区的路网、天然气、污水及给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完善物料处理装备产业链,重点引进物料移动破碎筛分设备相关配套企业,推动美斯达等“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千企技改”工程,鼓励支持建工智慧制造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力度,实现二次创业;积极抢抓新能源汽车赛道先机,园区引进合众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聚集……建设千亿园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喜迎统筹衔接乡村振兴起势见效大

金秋时节,风吹稻浪,稻香四溢。位于青秀区长塘镇的中国—东盟稻作文化产业园里,黄绿相间的稻田阡陌纵横,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丰收图景。

青秀区长塘镇中国—东盟稻作文化产业园稻谷飘香。卢伊琳 摄

金黄色的稻浪翻滚,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这是产业园实施首期‘小块并大块、坡地变平地’工程后收获的第一季水稻。”广西力拓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蔡玉婷介绍,“原来插秧10亩地需要3个小时,现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一直以来青秀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推动发展设施农业,大幅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秀区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青秀区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在围绕“护田”加强耕地保护的同时,还围绕“增田”,大力实施推进“旱改水”项目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着手打造中国—东盟稻作文化产业园,大幅提高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让种粮农民有甜头、有盼头。

青秀区推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着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黄维业 摄

一方面,青秀区推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着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通过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生产作业区域进行监测,对灌溉、水肥、温度等要素实行智能化控制,促进水稻种植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人工管控向自动化管控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作物品质。此外,产业园规划发展稻菜轮作、稻渔综合种养等高附加值产业,进一步提高稻田利用率,提升农业生产附加值每亩2000元以上。

南阳镇依托“学在青秀”品牌打造“百亩百校”教育基地,图为南湖小学的同学们体验插秧。学校供图

另一方面,青秀区探索“农业+文创+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基础上,还将建设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展示馆,展示中国及东盟十国的水稻产业发展历史、技术成果、合作成果等。同时,将建成稻螺产区、稻菜产区、农业创客和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区、亲子娱乐活动区、水稻耕作模式迭代演示区、科普教育区等产业融合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一个稻作文化展示及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那”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将“那”文化打造成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互鉴的一张名片,奏响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幸福音”。

不仅在长塘镇,青秀区以“田园青秀”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以打造“花之乡、果之乡、稻之乡、牧之乡、歌之乡”为目标,按照一镇一主业规划,在刘圩镇加快建设“标准田”“标准地”,培育富锌产业园,打造经济强镇;在南阳镇依托“学在青秀”品牌打造“百亩百校”教育基地,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不断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将古岳坡、花雨湖、时笋坡等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群,打造特色校外研学基地,促进农文旅融合快速发展。

在田园综合体的带动下,2021年,青秀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8亿元,是全市首个突破亿元的县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65元,是2012年的2.47倍,十年间年均增长10%。

多元集聚服务业蓬勃发展

广西汽车交易会、中国广西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一场场展会接连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正在筹办中国—东盟红象国际设计艺术节的广西红象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覃小玲表示,展会的筹办工作非常顺利,活动将于年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我们看好青秀区会展业的发展前景。”她说。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会址所在地为契机,青秀区全力打造现代会展业集聚区。黄维业 摄

近年来,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会址所在地,青秀区全力打造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向外拓展3公里范围商务区域的现代会展业集聚区。

集聚区的运营主体为广西国际博览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有着丰富的会展产业和城市商业资源。自2021年9月运营以来,已吸引包括建材、物流、艺术、信息科技、文旅等产业入驻,会展产业链企业入驻率达90%以上。

青秀区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推动“一站式”审批服务项目落地。青秀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促进高质量办展办会,青秀区不断完善会展营商环境,推动“一站式”审批服务项目落地,在经信、审批、公安等部门的指导下,优化展会项目审批流程,提升办展体验,吸引更多展会落地;与国内专业的展会互联网平台、知名组展机构合作,鼓励会展主办单位引进更多新展览项目,提高场馆利用率。

为提振会展行业信心,青秀区推行实施会展业补贴政策。“疫情对会展企业冲击很大,青秀区从政策宣传、资金补贴、资源整合等方面着力,不仅让企业感到温暖,也增添了信心。”南宁市会展商会会长黎述煌说。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青秀区会展业带动投资消费约400亿元,其中促成经贸成效近375亿元(不包括中国—东盟博览会),拉动广告收入约8亿元,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约15亿元。

当前,青秀区正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实施“会展+”行动,以完善的物流体系和贸易服务延长会展产业链。按规划,青秀区将打造5家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东盟盛天地灯火辉煌,精彩的夜生活在这里尽情释放。景区供图

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青秀区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青秀区聚力全面转型发展,奋力打造高能级产业集聚典范城区的一个缩影。为提质升级做优服务业,青秀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引进“国字号”“央字头”、跨国公司等企业区域总部,培育一批集群化特色楼宇;推动商贸流通业态与模式创新,发展“直播经济”“首店经济”;持续发展“夜间经济”,打造“24小时”消费场景。

青秀区专门从财政划拨扶持奖励专项经费,强化精准调度服务,为企业投资、经营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今年以来,青秀区为企业成功办理留抵退税2648户,退库金额79.76亿元,占全市的55.73%;帮助企业申请“桂惠贷”,投放贷款金额169.36亿元,申请贴息总金额为3.21亿元;持续加大促进消费力度,累计投入1591万元,组织开展9场“惠享生活·乐购青秀”促消费活动,联动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超3500家门店,直接拉动经济3062万元,间接拉动消费总额约13.5亿元;聚焦房地产、住宿餐饮等行业,成功举办3场政企“早茶会”,传递政策利好,亮明服务态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克难求进、加速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青秀区拥有17栋亿元楼宇,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服务创新城区”,吸引众多知名企业入驻。谢嘉威 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华为、浙商银行、盒马等一批知名企业区域总部成功落户,京东五星电器、爱琴海城市广场等项目建成运营,亿元楼宇总数达17栋,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服务创新城区”;会展·东博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城区获评“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