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3-08-04 14:22:28
题:云南弥勒市创新“1365”工作模式 让普法宣传“走新”更“走心”
今年以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认真落实省、州党委政府部署安排,紧扣“三下降一扭转”目标,探索布好“一盘棋”、建好三支队伍、用活六个载体、聚焦五类对象“1365”工作模式,做到面上开花、点上突破,深入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宣传工作,全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弥勒、法治弥勒建设。
布好“一盘棋”压实普法宣传责任
高位统筹推进。成立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的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班办公室在市委宣传部理论与宣传教育科,负责统筹组织开展专项普法宣传工作。
波次加压推进。制定下发《弥勒市2023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宣传工作方案》,从保障法治宣传产品资源供给、集中开设专题专栏、切实发挥新媒体作用等7个方面,明确各乡镇(街道)、东风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责任清单。
严格督导推进。建立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宣传和安全知识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报告,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动态开展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宣传任务落实落地。
建好三支队伍 壮大普法宣传力量
市级普法宣传队伍“常在乡”。采取分片包干的工作模式,抽调人员组成由市级领导带队、集法治宣传和工作督导任务于一身的专项普法工作队,按照年度内不低于6次、每次不低于15天的要求,深入到各乡镇(街道)、东风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以及重点村(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基层普法宣传队伍“在身边”。以人民调解员、专兼职网格员、村(社)干部、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为基础,组建145支扎根基层、群众身边的普法宣传队伍,在开展集中宣传宣讲的同时,利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婚恋家庭纠纷排查化解等时机,零距离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教育。
志愿普法宣传队伍“类别多”。充分发挥“福地嬢嬢”“红袖章”“夕阳红”等志愿队伍力量,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法治宣讲、矛盾纠纷调处等普法志愿服务,大力营造“人人都是普法宣传员、处处都是法治风景线”的良好社会氛围。
用活六个载体 普法宣传面上开花
空中普法宣传“准时送达”。依托覆盖市、镇、村、组4级公共区域和1170个自然村的应急广播体系,选用普通话、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分时段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惠民政策法规宣传、科技文化普及等。每天播出1条普法音频,全力打造村民常态听、喜欢听的“空中信息站”。
新媒体普法宣传“趣味十足”。在“弥勒头条”App设立“弥勒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整合弥勒市融媒体中心、弥勒市自媒体协会等力量,结合本地案例和少数民族语言,制作、播发短视频、音频、图解、动漫等法治宣传产品,目前,资源库开设栏题《平面海报》《视频产品》《以案释法》《宣传标语》《音频产品》《精品法治课程》《其他普法产品》7个,其中《宣传标语》栏题发布宣传460余条次,《其他普法产品》栏题发布《当你老了谁成为你的监护人》《兄弟本是同根生 冲动伤人法院审》《小区车辆被淹损失谁来赔》等宣传信息350余条。同时,在“弥勒头条”App、“弥勒市融媒体中心”官方抖音号开设“普法强基在行动”专栏,发布宣传信息600余条,播放量达617万次。新增“弥勒普法”微信公众号,开展指尖普法宣传,让广大群众动动手指就能获取所需的法律知识,不但扩大了普法覆盖面,还增强了普法宣传的吸引力。
移动车辆载着普法跑。结合公交车、环卫车、共享单车等车辆流动性大、覆盖面广、亲民性高、渗透力强等特点,开展普法标语“上车”、移动喇叭“播法”行动,让车辆成为走街串巷的普法“宣传员”。
“口袋书”让学法在手边。在发放《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教材》《普法进万家》《弥勒市“八五”普法农村读本》2.1万余本的同时,编印《弥勒市普法强基以案释法口袋书》3万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本地典型案例,实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高普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文艺普法宣传接地气。充分发挥市、镇、村、组文艺工作队、文艺工作者作用,制作《“祖国与我+普法强基”串烧》《普法山歌同台唱》《普法强基老实扎》等文艺节目,采用快板、山歌、小品、花灯、说唱、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把法治宣传融入群众文艺演出中,提升普法宣传效果。
法治宣传阵地全覆盖。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乡镇级13个、村委会(社区)级14个、村(居)民小组级6个,建成规模化法治文化阵地33个,149个村委会(社区)建有至少一块法治宣传栏,1170个村小组均张帖宣传海报,实现法治宣传阵地全面覆盖。
聚焦五类对象 精准普法点上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婚恋家庭矛盾突出人员、农村“三留守”人员、社会闲散无业人员等重点对象,精准化开展专项法治宣传工作。其中,“每月一主题”推进未成年人普法宣传。如,“3月同启动”,全市中小学校同步启动“法德同行 法护成长”活动,10万师生同参与同宣誓。“4月建团队”,组建成立教育系统校内专项普法队伍,保障校内法治教育经常性开展。“5月致青春”,在全市29所中小学校开展“致青春 律师校园行”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正走稳走好自己的青春路。“6月关爱伴远航”,以“给爸爸的一封信”形式,小手拉大手宣传拒绝酒驾、安全出行,筑牢幸福家。
“全程式”普法服务情暖外出务工人员。上好“行前法治课”,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前开展培训,重点讲解劳动用工、婚姻家庭、合法讨薪等相关法律知识,实现劳务输出与法同行。提供“暖心服务”,多形式公布劳动法律法规咨询热线电话,方便外出务工人员随时咨询法律问题、申请劳动维权援助等。节后“送法入家门”,结合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采取上门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重点宣传《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务工人员法治水平。
多线普法宣传推动和谐家庭建设。依托基层综治中心、妇女组织和民政婚姻登记窗口等,通过“部门收集推送、入户走访排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婚恋家庭纠纷,并整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民政、妇联等多部门力量,注重在关系调适、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工作中,结合刑法、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开展案例式针对性普法宣传,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弥勒市将坚持线上线下同推进,不断充实法治宣传产品、丰富法治宣传载体、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做到点面结合、精准施策,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弥勒、法治弥勒建设。(弥勒市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