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型学校建设纲要》在代际学习国际研讨会上发布

中国网 2024-04-03 11:08:24     阅读量:

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职业院校等能不能立足大世界、大教育、大民生,最大程度地向老年人开放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全球老龄化问题、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学校”建设,是一份有效的创新方案。

4月1-2日,在上海召开的代际学习国际研讨会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校长顾惠芬作为代表,介绍、发布了《老年友好型学校建设纲要》。该纲要具有四大特征:首创性,在当下已有的老年友好型城市、社区建设基础上,提出“老年友好型学校”建设,是阵地的前移、实践的补白,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形成性,纲要的出台过程符合一般规律,基于全国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的调研,通过大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代表的共同执笔,既有对教育理念、政策、文件的关照,也有对一线学校已有实践的参照;结构性,从建设意义、概念内涵、基本原则、基本路径、内容要点、评价指标、支持体系七大方面进行系统引领,有助于再实践再创造;共创性,1.0版的纲要基于全国代际学习研究联盟前期的共同探索,也有待于更多教育工作者、专家互学共创,不断更新迭代。

顾惠芬校长介绍研究成果

该份纲要在本次会议上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在已经形成的典型经验中,大中小学和职业院校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通过发展尊老敬老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设备设施的开发等,已经在助力老年教育,支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安。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通过隔代共学互学的方式,将学生祖辈、退休教师、老年大学的学员作为共育共学、共建共治的主体之一,接纳进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目标基础上,研究成效突出,相关研究成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上发布;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金红校长在会议上重点介绍了学校如何以项目化的方式系统开展代际学习研究,基于祖孙互学的现状调研,有针对性地在专题性校本课程和玩伴团活动中,充分激发老年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助推新建校浓厚的家校社协同氛围,走上高品质发展的道路;浙江省武义县柳城小学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现实情境,聚焦“双减”背景下乡村居民隔代教育问题,推动了多类型、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代际学习及其支持体系建设,共绘成长同心圆;华东师范大学马丽华副研究员也介绍了如何紧扣“一老”“一小”的痛点问题,在高校和社区开发、实施多代共学课程,有向服务于老年人的心灵成长、体医健康、生活智慧、人际交往、服务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马丽华副研究员介绍研究成果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的项目官员也分享了国际上建设老年友好型大学的成功经验,强调老年友好型大学要积极开展使老年人更容易获得教育机会的行动,学校的教育服务要面向多元老年人群等;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Ann Hill博士介绍了所开展的学校花园项目,邀请退休老人参与,一起打造花园绿地,帮助老人克服遗忘症,帮助孩子建立与自然世界的亲近感。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Ann Hill博士介绍研究成果

“老年友好型学校”是高质量教育最大限度回应时代召唤的境界追寻,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背景下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的“朝阳事业”。《纲要》的发布,意味着“一老一少”携手奔赴、互促共长的新赛道已经开启,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推进下,一定能为教育的由“小”及“老”、惠及“全民”,为全民共同迈向互学共学的大时代、共创更可持续的未来,做出基层贡献,形成中国示范。(顾惠芬 李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