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3-09-15 15:31:26
双向奔赴的“甜蜜事业”
金秋的新疆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近日,天山脚下的阿勒泰市20多万亩向日葵竞相绽放,进入盛花期,金色的花海与群山相映,构造出恬静的田园景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图为:新疆阿勒泰市的向日葵花海
花海不但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打卡,也吸引了大批蜂农到这里“追花逐蜜”。对养蜂人来说新疆是福地,花类多、花期长,且天气干燥,在这里放蜂,不但出蜜量高,而且蜜质极好。
54岁的养蜂人简守银带着200多箱蜜蜂,在6月初就早早入疆,从南瓜、葫芦、籽瓜,再到沙枣、野枸杞、铃铛刺,三个月来,他带着蜂群,把能采到的花类采集了个遍,最后的重头戏就是葵花。
“在全国所有的蜜源地当中,最欢迎我们蜂农的就是阿勒泰了,因为向日葵要依赖蜜蜂授粉,如果没有授粉的话,葵花籽产量能少一半,所以当地的种植大户们每年都提前邀请我们过来,还会给我们授粉费。”简守银介绍,“一个蜂箱大概能完成10亩地的授粉作业,我这200多箱蜜蜂能覆盖2000多亩向日葵,按照整个花期一个蜂箱200元或者一天10元钱的租金计算,单单授粉费这块的收入就有4万多元。此外,这两个月还有近3吨的蜂蜜产出,这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图为:向日葵种植基地旁,简守银放置的蜂箱
而对于种植户们来讲,这笔钱他们也乐意花,相较于50%的增产来讲,每亩20元左右的授粉费只是一个很小的成本开支,“可比买化肥农药省钱多了”。
蜂农有收入,农户能丰收,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甜蜜”事业。
“追花”三万里
作为一名跟蜜蜂打了30多年交道的老蜂农,简守银早已摸索出了自己的“追花”路线:每年12月底,他从四川老家带着蜂箱和一个陪伴他多年的可拆卸的简易活动板房,找来一辆13米的大货车,前往云南繁蜂,等两个月之后蜂群壮大,云南、四川等地的油菜花也就开了,于是他就从云贵川开始,3月到江苏继续采集油菜蜜、4月到河南采集桐花蜜、5月到陕西采集槐花蜜,6月开始入疆采集“百花蜜”。
图为:养蜂人收集蜂蜜
一路行来,简守银和他的蜜蜂长途转场6次,从西南辗转到西北,累计行程1.3万公里,等到9月初再辗转回到四川,他今年的“追花之旅”有近1.5万公里,一年“追花三万里”!
像近期爆火的“长安三万里”一样,以简守银为代表的广大养蜂人做的也是一件很有诗意的事情,他们和李白、杜甫一样,路上经历了风雨坎坷,但也看遍了一路的风景,等各地的花期过去,再回望这一年的旅程,一样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数字改变中国
只是和古人相比,养蜂人们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交通方便多了,一方面是国内路网密布,通江达海,交通基础设施愈发完善,“路上好走”,二是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有像满帮这类的数字货运平台兴起,货车随叫随到,养蜂人不用再为转场时找车发愁。
事实上,养蜂这个行业是极度依赖交通运输的,因为他们要频繁地给蜜蜂“搬家”,如果在某地花期结束时没能及时转场赶到下一个蜜源地,没有蜂蜜产出事小,还有可能给蜂群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可是蜂农们的命根子,半点马虎不得。
但是蜂农放蜂的地方往往是田间地头或荒郊野外,这种地方想要及时找到大货车给蜜蜂“搬家”不是件容易事,而且蜂农群体往往都是一个时间段调车,在用车高峰时期,往往出高价也难以找到车。
前些年,简守银每到花期将近时,都会往当地的物流园跑,提前找车约时间,费时费力不说,偶尔还会遇到司机“放鸽子”的情况。
近两年,他开始接触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尝试用平台旗下的“货车帮”“运满满”APP发货找车,无论身在何地,只需在手机上把车型要求和位置等信息发布到平台上,很快就有司机联系他,而且发货费用平均每次才几元钱,省时省事还省钱,这让他切身感受到数字货运的发展带来的便利。
图为:养蜂人通过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调车,进行转场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养蜂人群体约30万户左右,其中至少1/3即10万户以上为转场蜂农,他们常年累月的奔波,天南地北的转场,寻求大自然馈赠的甜味剂的同时,也寻求着自身的发展之路。而今数字货运模式的出现让蜂农们能够更便捷、更稳定、更高效的给蜜蜂“搬家”,这让他们心里感到踏实。
养蜂人的故事只是数字经济发展给行业带来改变的冰山一角。近年来,“数字城市”“数字农业”“数字支付”“数字货运”等一系列产业高速发展,“数实融合”不断加深,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正不断影响着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数字改变中国也正一点点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