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2-10-14 20:42:33
“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南平,是福建省的“绿色明珠”,是林业改革发展的领头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武夷新区 黄杰敏 摄
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南平市林长办主任、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腾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平历届市委、市政府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优异的答卷,让南平林业成为全省旗帜、全国标杆,推进了脱贫攻坚,促进了乡村振兴,实现了荒山育成“青山”、农民捧上“金山”、发展有了“靠山”的巨变。
打出保护“组合拳”,生态屏障持续稳固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
去年以来,南平全面推行林长制,实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双林长”与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领导的“分区挂片”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三单一函”等方式,推动各级林长和协作部门履职尽责,并探索推出“林长+三长”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形成林长牵头负责、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的“大合唱”格局,目前全市共设市、县、乡、村四级林长3398名。
谢腾辉指出,通过全面实施林长制,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全面加强林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南平在2021年全省林长制工作考核中获第一,今年6月,南平又被国家林草局确认为全国8个推行林长制工作正向激励市(县)之一,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武夷山国家公园 黄海 摄
谢腾辉表示,为进一步筑牢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屏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防森林火灾、防盗砍滥伐、防松材线虫病、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等4项重点工作,以市林长办名义印发《南平市建立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森林资源保护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保护格局,实现环带区域管理一体化。
雌性武夷林蛙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自去年10月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为全国首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以来,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余种,发现武夷林蛙、武夷山毛泥甲等8个新物种。
种好改革“试验田”,青山活力蓄势迸发
今年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周年。从2003年起,南平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经初始期、整合期、提升期三个改革发展阶段,以“分山到户”的方式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历史性变革,以“规模经营”“综合治理”等措施探索林农增收、森林增绿、生态增效的多方共赢路径。
顺昌“森林生态银行”办事大厅 顺昌县林业局供图
谢腾辉表示,2018年,南平借鉴商业银行模式,以“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性变现”为原则,全国首创“森林生态银行”,对分散的林业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让林农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累计推广面积8.79万亩,惠及林农2.71万户,效益比林农个体经营提高30%—50%。
“森林生态银行”做法先后入选中组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国家部委发布的典型案例或推广清单,并荣获2021年度“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成为全国林改工作的一面“旗帜”。
2021年8月,国家林草局把南平列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赋予九条先行先试政策。今年,南平在系统总结完善“森林生态银行”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即“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目前,正在向全市推广,将惠及更多林农。
唱响绿色“主题曲”,产业发展节节攀升
谢腾辉表示,为了更好发挥森林资源富集优势,南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强化政策扶持、规划引领、金融服务,在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不断探索,成效显著。南平林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37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01亿元。
建阳龙竹科技全自动生产线 朱宇 摄
在竹产业方面,立足毛竹林资源占全国10%的优势,按照“壮大二产、提升一产、拓展三产”发展思路,将“一根竹”产业纳入全市“五个一”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今年,南平获评中国竹工机械产业基地、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等“国家名片”,福建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竹产业协会竹家居与装饰分会相继落户。南平竹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34.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0.9亿元,居全省第一。
在林下经济方面,采取“林场+合作社”“大户+合作社”“林场+大户”等模式,重点推广 “前端有科技特派员技术团队研究、中端有金融产品支撑服务、后端有专业公司加工经营”和林下经营空间确权登记发证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在林业碳汇方面,主动衔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全国首创“一元碳汇”项目,成功交易全省首批森林经营碳汇和全国首单竹林碳汇,交易碳减排量共计22万吨,金额413万元。同时,探索形成“碳汇+生态司法”、“碳汇+会议”、“碳汇+旅游”等多种交易模式,让“碳库”变“金库”。
在森林康养方面,以建设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为契机,以森林人家、森林步道、森林公园载体,鼓励林业大户、村集体利用农村闲置房、山地林缘等资源,科学发展森林康养。全市现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4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7个、中国森林康养人家2个。
深耕最美“主色调”,闽北大地绿意盎然
南平坚持造林数量与质量并重,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绿化327.24万亩;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累计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17万亩、现有林改培84.13万亩。南平森林覆盖率从2021年的71.14%提升至2021年的78.89%,比全省的66.8%高出12.0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从1.44亿立方米增长到1.93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一。
建阳考亭 缪德海 摄
谢腾辉表示,今年以来,南平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重点,在“两高”、国省干道等重点区位“一重山”,打造一批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示范片69处、面积1.49万亩,进一步擦亮武夷山国家公园“烫金名片”。同时,还成功争取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共获得中央、省级补助资金7.52亿元,为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美化提供有力保障。
潭山公园 龚劲松 摄
近年来,得益于国土绿化行动的深入开展,南平于2019年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累计建成省级森林城镇7个、省级村庄143个,46个村庄被认定为国家森林村庄,10个县(市、区)全部获评“省级森林城市”。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责任更加重大。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谢腾辉表示,下阶段,将带领全市林业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林锦旺 朱维毅 施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