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好“六个统筹” 明年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网 2023-01-14 14:43:54     

时间:2022年12月23日

嘉宾:余淼杰 辽宁大学校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作为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在我国经济迈入复苏关键阶段,如何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中国经济怎么走?针对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特邀辽宁大学校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余淼杰进行分析解答。

余淼杰:这一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未来,特别是明年的经济工作做了一个全面的、统筹的部署。我觉得这次会议最重要的一个新意,或者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学习的是“六个统筹”。也就是说我们下来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也要统筹质和量的关系,强调量变引起质变,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那么更为重要的是,(会议)特别强调要突出,供给侧改革跟扩大内需相结合。一个最重要的新的提法是,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来创造有效需求。请注意,是供给创造需求,不是普通的西方经济学所讲的有效需求不足,需求来创造供给。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的是,高质量的供给来创造有效的需求。这个理解特别重要。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现在我们知道外需疲软,那如何来破解这个外需疲软呢?就必须通过我们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那么原来在常规的情景之下是没有这个需求的,但是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比如更高水平的手机的出现,使得老百姓愿意去消费这个产品,那么这就是高质量的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一个例子。它可以非常好地来化解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冲击,也就是说需求疲软,供给冲击,以及预期减弱这样一种三重的压力。

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特别是我们要做好当前的工作,同时我们既争当下也争千秋,在指定一个“十四五”乃至到2035年的一个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做好明年经济的工作,使得我们明年经济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这个就是我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认真学习到的一个精髓。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的经济工作还是面临着一些挑战的,那这个挑战最主要的就是供给的冲击、外需的疲软以及预期值的减弱。

明年因为欧美的经济处于下滑的状态,欧洲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很大。而美国经济也会增长乏力。在这样大的背景之下,我国所面临的是外需疲软这样的一个事实。那怎么样来应对这个挑战呢?一方面,我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我们要扩大出口,三驾马车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明年主要还是以出口为主。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以出口为主,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外需疲软这样的一个挑战。

该怎么做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给我们指出一个答案,那就是说要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来创造有效的需求,如何来创造高质量的供给呢?一方面要求我们产品要转型升级,要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力,要提高产品附加值。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创新的政策、创新的措施,来使得我国的产品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我国的产品总体质量得以提升,这样有一个高水平的供给。

第二,现在新冠疫情感染的数量增加,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明年过了春天,天气转暖之后,新冠病毒对社会的冲击将会减低,我们将会回到正常的生活面。而且因为我们采取了正确的调整疫情防控的政策,经济活力得以加强,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各项措施,各项要求也得以成熟,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构建出一个国内的统一大市场,有效地来拉动内需。

第三点挑战是,如何应对内需的不足,或者说如何有效地拉动需求呢?这个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含义是说:

一方面我们想扩大消费,首先就必须确保老百姓有工打,解决就业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就业的问题,就必须保住创造就业的市场主体,那么也就是说中小微企业。所以,我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上又再一次特别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鼓励民营经济,因为民营经济是创造就业的这个市场主体,那么必须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为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的话,我们要积极地减税降费,同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升,通过各种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比如说我们可以增加地方专项债,可以进行贴息贷款,可以进行适当的赤字财政来保证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财政政策更加有力;同时有效地减税降费,提升老百姓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这样就能更好地来拉动经济,更好地来促进我国的内需。

对2023年,明年总体中国经济的判断,我是充满着信心。我认为,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速会在6.5%左右,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抗疫政策做了动态调整,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需要;另外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年如果不是受到疫情的挑战,那么2022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它的增速是能够达到5.5%的。目前现在只能达到4%左右,换言之的话,就还有一定的潜力没有释放出来。假设不受疫情影响的话,今年是5.5%,明年也应该是5.5%。但是因为2022年的基数比较低,哪怕是一样的态势的话,明年也可以发展到6%到甚至6.5%这样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