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鹤壁市浚县:“人人持证”稳就业 “户户增收”增幸福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2-11-01 16:16:24     

2021年7月下旬,浚县由于受暴雨连降等多重因素影响,330个村庄受灾,受灾人口达49.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34万人),受灾劳动力17.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4.3万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浚县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契机,全域推进“人人持证、户户增收”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培训20.1万人(其中,受灾群众培训12.3万人,两类人员培训2881人),培训率68%,高于全省平均培训率8个百分点;持证12.6万人(其中,受灾群众持证9.84万人,两类人员持证2420人,两类人员持证率在全省各县区排名前三),持证率72%,高于全省平均持证率12个百分点,持证后就业12.09万人,就业率提升4%,守住了不发生因灾返贫的底线。

在信息建档互通上“下功夫”

开展“遍走受灾村活动”,建立“培训、持证、就业”档案。深入开展“走千村、访万户,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振兴”活动,组织全县2200余名帮扶干部及484名村级就业协管员上门入户走访调研,精准掌握就业、培训、持证等信息,并建立脱贫户和监测户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截至目前,建立培训档案20.1万人,持证档案12.6万人,就业档案15.9万人。

开展“遍访企业活动”,建立企业用工档案。成立9个调查组,84名人社干部深入全县112家重点企业开展企业用工及缺工情况调查。排查出食品加工、门窗制造等紧缺工种13个,缺工岗位1600个,建立企业日常用工档案2.4万份,制定详细招聘计划,定期跟踪回访,动态更新。

开展3个“面对面活动”,使两个档案信息互通,供需两端发力破解“就业难”“用工缺”问题。开展“桥梁链接互通行动”,让中介机构和用工企业面对面。人社部门牵线搭桥,组织“服务企业用工”座谈会12场次,为企业和中介机构零距离对接搭建平台。开展“两端直接对话互通行动”,让用工企业与未就业人员面对面,开展“金秋行动”、“就业服务月”、“金秋送爽”等一系列服务企业用工活动34场次,发放招工简章及政策宣传单5万余份,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000余人。开展“疫情下的网上互通行动”,让企业负责人与求职者网络连线面对面互动。开展“云招聘”活动10场次,邀请40余家企业负责人做客直播间现场介绍企业情况、招聘岗位及薪资待遇,并接受一对一咨询。通过信息互通,建立长效机制,基本破解了“就业难”“用工缺”问题。

在培训持证上“下功夫”

制定印发了《浚县全域开展“人人持证、户户增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浚办〔2022〕20号),通过开展“培训、持证、就业”现状大排查、“社会工种需求大调研”“技能提升扩面大培训”“开展人才竞技大比武”“持证就业信息大衔接”“技能就业大促进”“稳定就业大保障”“技能人才大返乡”等八大行动,实现群众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下好“培训”先手棋,通过入村培训、集中培训、特色培训、外出培训四种方式,做到应培尽培、愿培尽培。一是入村培训。针对种粮户和养殖户群体,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养殖场,现场操作演示,面对面讲知识,手把手教技术;针对妇女群体,广泛开展月嫂、育婴、催乳、养老、推拿保健、电动缝纫、中式烹饪等培训;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弱劳动力,开展保洁员培训。累计入村培训838人。二是集中培训。发挥社会培训主阵地作用,面向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和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全产业链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面向20—35岁年轻劳动力,累计开展砖瓦加工、汽车驾驶维修、电子商务师等培训,面向36—65岁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人,开展家政服务、焊工、养老护理、医疗护工、农业种养殖等培训,培训3170人。三是特色培训。选定产业发展好、人员规模大、产业集中度高、有带头企业的乡村,开展整村推进培训。立足全县高筋小麦、优质高产玉米、前岗芦笋、西大榆柳特稀蔬菜、寨里蔬菜、张庄韭菜、杨梁村花生、小河白菜、北纸坊山药等种植特色,探索整村开展特色种植培训,着力培养生产型、服务型、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更多种粮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带动就业增收;依据非遗产业品牌影响大、产业集中度高的特点,开展杨玘屯泥咕咕、郑厂石雕等非遗文化特色品牌培训。依据食品生产加工行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优势,集中开展王桥豆腐、苏村粉皮、善堂花生等食品加工培训;依据物流货运从业人员多的特点,开展货运物流从业人员培训;依托电子商务园区,开展电商、快手直播等技能培训,累计特色培训12550人。四是外出培训。为满足群众更高层次技能培训需求,联系外地优质培训资源,适应不同技能素质人员培训需求。先后分批次组织230人到郑州汽修厂参加汽车维修培训,组织85人到鹤壁华都美容美发学校学习,组织30人到鹤壁培训无人机驾驶;组织25人到山东蓝翔技校参加挖掘机驾驶培训。

畅通评价认定渠道,确保培训一批,认定一批,持证一批。一是开展在校生“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浚县职业中专获得社会评价资质,累计开展评价750人。二是建立企业自主评价制度,支持各类企业围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等需要,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等各类培训取证,目前已有38家企业获批自主评价备案,开展企业职工技能等级认定3600人。涵盖食品加工、种植、养殖、手工艺等多个行业,基本建成了覆盖全行业、全工种企业评价体系。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打造“中原好焊”省级人力资源品牌,“黎阳月嫂”和“炳良自强电商”两个省级区域人力资源品牌,统一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管理,让焊工和月嫂人才名片越叫越响,累计开展品牌评价取证2200人。

开展“三进门”活动,跑出评价取证“加速度”。进“企业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采集员工信息,现场指导企业录入员工信息并认定技能等级,大幅度缩短发证时间。进“培训学校门”。在开展培训同时,预约评价时间,确保学员培训结束后迅速进行等级评价。“进家门”。对于出行不方便人员采取送证上门服务。通过开展“三进门”活动,总体取证时长比原来缩短5天左右。

在稳定就业上“下功夫”

开展“送岗”行动,建立定向就业机制。浚县职业中专在传统办学的同时,与江苏海安职业中专“校校牵手”合作办学,共享教育和就业资源;与上海昌源汽车,北京国富瑞大数据、河南京慧月等20多家省外企业及浚县金黎阳种业、河南贝迪、鑫发食品等10多家县域企业“校企联姻”,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定向输送就业。依托“黎阳焊工”技能品牌效应和“中原好焊”协会资源,与江西南通中集、上海造船厂、宁德新能源、郑州宇通、开封奇瑞等知名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定向输送焊工技能人才23000多人。开展“三送”活动,为受灾劳动力拓宽就业门路。送宣传册页入户。人社部门将企业缺工信息印制成宣传页,通过信息员发放到每家每户,发放宣传页10万余张。企业送岗位下乡。组织56家本地企业下乡举办招聘活动20场次,现场签约350人。线上送岗。利用“浚县人社”官方抖音、出租车游走字幕持续推送招工信息。通过“送岗”行动累计帮助7100人实现就业。

开展“约岗”行动,建立政企对接机制。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通过召开政企对接交流会、包联干部一对一深入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产业结构、用工需求、用工量、用工范围和发展方向等情况,政府靠前服务,用工难题即时交办,限时办结主动。线上约岗。举办“云招聘”直播活动,先后有60余家企业和3000多名求职者相约直播间,达成就业协议1200人。线下约岗。举办招聘活动30余场次,68家企业和1350名求职劳动者相约招聘会现场。截至目前,组织云招聘、线下招聘及各类信息发布活动486场次,现场发放政策及用工信息宣传页5万份,提供就业岗位25.6万个。通过“约岗”行动,帮助6500人实现就业。

开展“带岗”行动,建立岗位外联机制。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联通内外优势,主动对接苏浙沪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区域性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常态化开展劳务对接、劳务输出、劳务转移,实现招聘、转移、就业常态化,为本地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提供更多优质招工信息,助力本地外出劳动力高薪务工、更好务工。协会带岗。成立“中原好焊”、“黎阳月嫂”行业协会,与郑州、江苏、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带岗。每两周组织一次大规模点对点外出输送就业活动。灾后重建以来,先后有2.4万人外出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带岗。新建县级创业孵化园1家,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786人,带动就业17408人。

开展“盯岗”行动,建立稳定就业机制。针对两类人员中就业不稳定劳动力,持续跟踪服务直至稳定就业。人员名单动态核准。组织摸底调查,对两类人员中的13名就业不稳定人员建立台账,根据纳入退出情况动态更新。就业岗位精准推送。为每13名就业不稳定人员明确包保责任人,入户发放用工信息宣传页2000余份,带领群众到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实地选岗。就业情况定期回访。包保责任人对就业人员开展电话回访,对就业后因各种原因待业人员再次列入就业帮扶计划。

开展“保岗”行动,建立兜底就业机制。对于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劳动力中“无法离乡、无业可扶”人员开展“保岗”行动。公益性岗位保岗。结合灾后重建工作需要,新开发一批防疫消杀、河堤值守、防灾知识宣传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适度扩大岗位规模,制定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安置“两类人员”劳动力3053人,占农村人口比率0.79%,高于全省占比0.39个百分点。爱心岗位保岗。为帮助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就业增收,制定印发了《公益慈善“爱心岗位”援助就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设置抖音用工宣传员、村内保洁宣传员等爱心岗位,安置1050名无法离乡弱劳动力就业。

浴水重生谋跨越,技能培训焕活力。做好就业民生事,群众增收展笑颜。像孙炳良这样通过培训就业、创业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都是浚县持证增收政策的生动写照和最美定格。如今的浚县,已然形成了群众靠技能就业、凭技能增收的良好风尚,干群一心正在循着“三年再造一个新浚县”的目标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