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3-10-02 23:14:51
《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中国网等国家平台连续推出许峰诗歌研究,影响力非常大,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笔者作为许峰老师诗歌研究的主讲人之一,非常高兴,感慨良多。我们推出的诗人许峰老师,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也是经历过改革开放后迎来欣欣向荣的见证者。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很浓的中国式传统文人的民族气节,又饱读诗书,所以他的人品和文釆,都能经得起历史时空的检验,这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一种新诗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诗坛处于碎片化、无序化、西风化甚至低俗化的情况下,正本清源,守正出新,树立一种有民族气息、清新淡雅的诗风,很有必要。我们的讲座,也可谓恰逢其时。读者朋友们用阅读量,说明了这一切。
上期写的《下学上达、人生境界》一文,光在中国网上的阅读量,已近一百万!这是继许峰老师的作品一波又一波掀起的高潮以来,又一个小高峰。
这个数据的来源,是中国网。中国网是国内顶级的官方媒体,其权威性自是不容置疑。这个数据,放眼诗坛,不要说现在的诗坛处于暗淡无光的时候,就是古代如盛唐,近代如海子、汪国真的诗歌时代,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周,就有近一百万的读者。平均每天算下来,有十三万人之多。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假如把能容纳一千人的图书馆全部坐满,至少要有一百三十个图书馆才行。这在没有资本加持炒作,完全靠作品本身推动,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如此盛况,即使把有盛唐气象的李白拉来,也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数的阅读量。
阅读量是硬指标,反映出诗人的真实水平和读者的喜爱程度。许峰老师诗歌的成功,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老百姓的心里有一杆秤,他们不是不喜欢诗歌,还是喜欢能启人心智、赏心悦目或能代说出心声的好诗。恰好,许峰老师的诗里有这样的特质,所以一经推出,就呈波浪式地发展。
在此之前,许峰老师的诗在腾讯、百度、今日头条、凤凰网等很多大平台上,都有极佳的表现,有些作品的阅读量也高达几百万。现在在国家级的平台,同样有这么多的读者,说明他的诗无论是在官方或者民间,都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在前面的一些文论中已有零零碎碎的讲述,所以在这里就不再重复。本期主要讲述的内容是这组《夜深沉……》我认为这组诗写出了不同的人生况味。这组诗在艺术手法上,突破了技术上的界线,以正反立意的方式整体构思。把矛与盾都融入一组诗中,相互交错,跌宕起伏,让耳目一新。
纵观现在的诗歌创作,大都局限于技术上的表达,比如常见的就是隐喻、反讽、象征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很少有诗人以正反立意而构建出新的意境。苏东坡曾在评价诗文时说:“诗以奇趣反常为有味。”
当诗歌创作到了一定的境界,这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就会融会贯通。古人云:九九归一,殊途同归、异曲同工这些词语的表达,也说明这个道理。在许峰老师前期的很多作品中,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已炉火纯青,所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熟能生巧,产生了如苏翁一样的境界与悟性。
也有朋友对我讲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但我认为,真善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尚书》历来被看成文章之祖,一直主张“辞尚体要”,反对“巧言令色”。所以真诚真实,贯穿于中国文章的始终。许峰老师的每一首诗,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他的诗非常符合《尚书》中提倡的辞尚体要。如不是熟读四书五经的人,是明白不了的。只有专业水准的诗人作家,才能在随心所欲之间又暗合文祖文宗。孔子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尚书.皋陶篇》中提出“行有九德”的观点:“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许峰老师不但崇向九德,也推崇十全十美。他很多的诗,都是以“十”为单元的。这组《夜深沉……》也是如此。这组诗还有一明一暗两个显著特点:明的是这组诗的标题,在诗人数十组几百首诗中唯一使用了“省略号”的诗,显得有点特别;暗的是反向立意里又套着反向立意。显得层层叠叠,回环往复,营造了曲径通幽、九曲回肠的意境。
“夜”这个景象,在现代诗歌的常规理解中,都是代指黑暗或喻指黎明。比如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西班牙诗人洛尔迦在《西班牙宪警谣》一诗中写道:“在这白金的夜里,黑夜遂被夜色染黑。”如果不看许峰老师的诗,只看这个带有省略号的《夜沉沉……》的标题,你心里也可能有这种沉闷的感觉,只有当你全部看完了诗之后,才发现诗人的这十首诗,是诗人所选取的、夜的十个图景的描绘,所以并没有过多地铺陈渲染,其作用也仅仅做省略图像的代称(结尾处有详细说明)。
如果我们能细看许峰老师全部的诗,就会发现,尽管诗里的时代感、现场感非常强,但大都含有很深的典故,而且行文颇尊古韵。这符合他的行文习惯和一贯践行的“崇古但不固古”的理念,也是他尊循古韵、守正出奇的发展。
《尚书》中有重要的一条:实用性是其鲜明的特征,我们看他的每一首诗,都有很浓的现实性,给人启迪、警醒,教化意义与实用价值都非常高。《文心雕龙.序志篇》中说:“唯文章之以成,实经典枝头,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做到“辞致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体”“体顺而肆”。这组诗体顺而肆,详其本源,已是经典。我们品味这组很有特色的好诗:
《夜深沉………》
(一)
紧握钢枪界碑旁,鹰眼长击窥疆狼。
远方亲人请安睡,星星伴我守边防。
(二)
一袭白衣汗淋漓,无影灯下续生机。
仁心同济凡尘难,善留福报享天齐。
(三)
窗外静谧窗内明,二八书郎案伏身。
孺子苦承牛重负,只为明日金榜名。
(四)
池边咕哇彻夜鸣,吹腮鼓腹赛不停。
忘形自诩唱新曲,扰人清梦落骂名。
(五)
烟燎雾绕目无光,通宵达旦码城墙。
洗尽荷包肌骨残,黄土新开待柩囊。
(六)
两粒绿光窥夜稠,一步一嗅觅粮油。
听得猫王厉声起,矮脚瑟抖尿长流。
(七)
杯盘狼藉口水添,红脖挽袖吐豪言。
三碗马尿谁能敌?一路歪斜赴黄泉。
(八)
霓虹闪烁耀夜空,酒池肉林醉梦中。
笙歌不歇人难归,唯苦慈恩泪蒙蒙。
(九)
昔日喧嚣小山村,如今弓影伴孤灯。
万籁俱寂阑槛处,唯闻四野虫鸣声。
(十)
众生皆寝独守门,竖耳灵搜域外声。
但闻宵小沓音至,一声狂吠鬼魅惊。(见许峰老师主题诗集《四季如歌》第131页一135页,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组诗一共十首,诗人都没有写小标题,这也是许峰老师组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但这十首诗,分别写了夜空下的十个图景,可视为边防战士,白衣天使,青年学子,池边青蛙,围城麻将,猖獗老鼠,酒囊饭袋,回忆母亲,故乡夜见,忠诚之犬。诗歌有思有忆,有情有景,有褒有贬,有抑有扬,正面讴歌或反向立意。
如果按内容划分,可分为回忆型,见闻型,讴歌型,针砭型。如果只按正与恶划分,两种体例可以覆盖:前三首和后三首,可看作正面的讴歌,中间四首,可看作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痛击。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本《四季如歌》的诗集里,以青蛙为题材的诗写过好几首,而且都是反向立意,这说明诗人对那些志大才疏、肚子无货又喜欢夸夸其谈的人非常反感!
这组诗都以夜空下的画面成诗。组诗第一首,是诗人回忆军旅生涯的一个夜的片断。这或许对许峰老师而言,有特别的意义。十八年的军旅生涯是无法逾越的梦幻和宿命。因为那里不但锻炼了他优良的品质,而且也是他保家卫国、豪情壮志的起点,他的文学创作也是从那里萌芽。诗人把《夜深沉……》第一首诗,就写回忆从军时的情景,可能是军旅生涯已经融进了血液,时不时就能想起,也可能是现实中的某个点,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或勾起了他的回忆:
“紧握钢枪界碑旁,鹰眼长击窥疆狼。
远方亲人请安睡,星星伴我守边防。”
这首诗诗风豪放,格调雄圆,有边塞诗人的韵味和思乡情结,却无颓废的哀愁,体现出一个边防战士的心声和一幅边防战士的夜景图。这首诗非常有亲热感,尤其是后两句,亲近而动容:“远方亲人请安睡,星星伴我守边防!”我们可以推理一下:夜晚,一个年轻的战士在界碑旁边紧握着钢枪,环顾四周,守护国土,心中想的,不是自己的辛苦,孤独,危险,想到的是如何守护着这一方土地的平安,然后从心底里发出:“远方的请安睡,星星伴我守边防。”这样的话语,谁不动容!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说的就是这些守护国土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才是真正最可爱的人!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群年轻的士兵,我们才能和和美美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国度。这首诗是以诗人的个体来抒发情感,以亲身经历、感悟为基础,却写出了这些边防战士的日常和思想动态。诗以小见大,讴歌了新时代里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特大主题,所以这首诗还不能仅仅当诗来看,它应该要作为“史书之源”,让爱兵拥军,无限扩展,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那些小青年从“小鲜肉”“小娘炮”的畸形审美中解放出来。
第二首诗写的是白衣天使,也是对生命的礼赞。“一袭白衣汗淋漓,无影灯下续生机。”讲的是医护人员忙碌的情景。这两句非常有画面感,手术室忙碌的景象通过诗人的笔,直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白衣”是天使的象征,“一袭白衣”不但是诗家语言,还包含了诗人对这些天使的欣赏和赞美。白衣天使意象的延伸,引出了下一句:“仁心同济凡尘难”。第四句是诗人对天使们由衷的祝福与赞美。这首诗可看出诗人的浩然正气和高超的艺术手法。诗的赞美也有明暗两条线,“一袭白衣”是暗线,是含蓄表达,结尾那句是明线。首尾呼应,虚实相生。
第三首是写青年学子在夜读的情景,很形象,仿佛就在眼前,同时寄予了希望。诗人是饱学之士,尽管他非常谦虚,说他生活农村,从小跟着父亲干农活,由于时代的原因,他没读多少书,这肯定是谦虚的说法,不要说从军为政时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从他诗里透露出来的知识底蕴和清晰的思路来看,他知识面的深广度,早已深不可测。
第四首、第五首、第六首、第七首都可看作诗人对社会上那种不良现象的鞭策。比如第五首,看出了诗人的正义感。麻将曾在我国盛行一时,大街小巷都曾响起“二万”“八条”的声音。它不是一种普通的娱乐文化,而是一种玩物丧志的精神鸦片,很多家庭都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也产生了很多的纠纷甚至人间惨案。诗人把这一切都尽收眼底,对这种娱乐方式深恶痛绝,给予了毫不留情的痛击!第六首写老鼠的诗,刻画深刻,“两粒绿光”,让人心生厌恶,也让胆寒,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好在邪不压正,人间还有“猫王”。第七首和第四首遥相呼应,都是抨击那些夸夸其谈、无真材实料的人。
许峰老师有很浓的家国情结,他写了很多乡土题材和亲情类的诗。这组诗第八首到第十首,都应该看成是诗人对故土人情最真情的表达。作品第九首,写了故乡的现实状况,许峰老师告诉我,现在的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乡村中的夜晚,平时大都是一老一小一孤灯的情况,体现了诗人关注乡村变化、对乡村逐渐成“孤灯弓影”的担忧。诗人是性情中人,形露于色更形露于笔,中国文人的传统,在他的身上表现得很纯粹很纯真,他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驻地的回望,其实表达的都是诗人的一种精神依恋,表现的是诗人的家国情结。
这组诗的最后一首是写狗狗的。诗人没有用反向立意,是从正面讴歌,这是对忠诚卫士的敬佩。诗人能以平等的心态来抒写狗狗,也达到禅宗讲的那种“众生平等”的境界,超出了人类思维的限制性和自我生发的优越感。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断了尾巴的孩子,人与狗狗,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众生平等,没有高下,这是禅、道的最高境界,所以说许峰老师的思想境界,早已功参造化,融会贯通。
当我把这组诗全部看完之后,也就知道了标题中的省略号,诗人为什么没有做过多的铺陈渲染,这是因为诗人是从上万个夜晚中截取十个画面来成诗,对那些没有写出来的,就以省略号代替。而诗中要讲的重点,则都已包括在他的这组正反成趣的诗里了。
这样说来,诗人的这组《夜深沉……》打破了常规,从夜的光影里,摘取了十个颇具代表性的具象,然后正反立意,对比鲜明,进行了诗意的讴歌或鞭策,体现出诗人爱憎分明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他的诗能成为顶流中的顶流,得到这么多读者朋友的喜爱和肯定,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老百姓的心里有一杆秤,能称出是非对错,许峰老师的诗,代表的是人民的文艺,讲的是人民的心声,当然就是老百姓喜欢的诗歌,因而他的诗歌,也当然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高峰。暂且搁笔,下期再讲!
一一写于2023年10月2日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文/邹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