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3-09-19 14:40:17
通过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让老百姓享受高品质生活。浙江的未来社区和乡村展现出美丽和繁荣,城乡风貌样板区勾勒出幸福和美好,形成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近日,浙江省风貌办开展的媒体采风活动展示了浙江在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方面的成果和探索。
“小单元”撬动“大民生”
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社区连接着千家万户,未来社区则是浙江推动共同富裕现代化从宏观谋划向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今年1月,浙江印发了《关于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未来社区全域覆盖。
那么,未来社区究竟要如何实现美好“未来”?
走进杭州临平梅堰未来社区,未来已来:新建成的邻里中心集医疗服务、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智慧梅堰”微信小程序让便利生活触手可及;老年食堂环境好、菜价低,成为年长者一日三餐的首选地;针对社区周边交通拥堵等问题开辟的“无忧上学路”,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率,守护3400余名学子平安上学下学。整洁的环境、宽敞的路面、焕新的外墙,令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老小区。
“现在去食堂吃个饭,一荤两素只要5块钱。今年孙女暑假也都是去社区里的活动室上课,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她玩得开心,我么也放心。”该社区居民李奶奶聊起日常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份笑容的背后,反映的是未来社区完善公共服务集成落地、数字化全域系统推进的建设模式。近年来,浙江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突出解决“一老一小”痛点,形成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汇聚智慧健康、幼儿托育、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多样化场景在内的未来社区公共服务矩阵可持续运营;同时全面部署贯通“浙里未来社区在线”,让数字化融入居民生活,打造未来生活场景,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公布1263个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建成201个未来社区,其中10个社区被列入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数量居全国首位。
当然,要充分实现全体百姓的“安居梦”,更少不了未来乡村,它是农村现代化的样式,也是乡村振兴的样板。今年,是实施“千万工程”的20周年,“千万工程”正是浙江未来乡村建设的根和魂,以“千村引领,万村振兴”为目标,浙江不断提升未来乡村的“带动力”与“致富力”。
舟山岱山作为浙江率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区,集成“美丽+数字+共富+人文+善治”五大建设内容,完成了岱东镇涂口村、长涂倭井潭村和岱西镇前岸村3个省级试点村的创建工作,上线了“海岛e间房”“浙农经管”“浙农帮扶”等数字化应用,不断提升渔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体验感。
地处湖州市吴兴区西南部的妙山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茶圣陆羽这一世界级影响力的文化IP,着力打造慧心谷度假村、野界营地酒店、长颈鹿庄园等三产融合的美丽经济新业态,不仅年均游客量达到了40万人次,还带动了许多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创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2013年的时候,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6.5万元,2015年是13.3万元,到了2022年已经有了228.8万元,真的是一个飞跃。”妙山龙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泽乾向采风团介绍,“我就是妙山村人,大学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这些年看到了村里的变化与发展,收到了‘能人回乡’的邀请,就决定回来支援家乡建设。现在不光收入上去了,照顾家人也方便,一举两得。”
“微改造”推动“精提升”
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球赛如火如荼......如此别具一格的景象,在建德数智山水城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内每天都在上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通过对溧宁高速新安江大桥下方的闲置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再利用,建德市洋安体育健身中心于去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成了5人制足球场3个、标准篮球场2个、气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桌3张、门球场1个、网球场6个,仅此一项就让整个洋安新城的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增加了0.92平方米。
“我们还同步增设了停车位、充电桩、独立换洗室等配套设施,在满足各类百姓群体运动需求,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之外,也实现了城区闲置空间的有效利用,提升了城区的整体风貌。”洋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金玲说。
这种以“微改造”推动“精提升”的手法,不仅是建德坚持“存量更新”的理念,也是浙江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注重微观落地的一个缩影。如嘉兴平湖市东湖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通过绿道系统的分段施策和性水上栈道的创新建设,形成了一条长达1.6公里的可赏可游公园生态带。金华义乌“童心丝路”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将儿童需求渗入风貌建设细微处,完成了“童心丝路”斑马线改造、儿童游乐设施增设、路道爱心休息座椅等项目的建设。
事实上,今年初,浙江就将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和“千项万亿”重大工程。并提出了要全省域开展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公共服务补短板、小微空间“共富风貌驿”建设等八大专项行动。上半年举办的浙江省共富风貌驿创新设计大赛,收到了184个省内外知名设计院、顶尖高校、市场主体或个人参赛作品共计353组,为加快推动小微空间更新活化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方法和路径。
不止于此。浙江还不断创新共富品质的载体建设,于近日公布了首批48条省级“共富风貌游线”,在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成果系统转化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社会影响力。此次采风团分路踏访温州洞头海岛海峡海悦共富风貌游线、宁波鄞州太白钱湖山水卷共富风貌游线。
据洞头区东屏街道党工委书记南海滨介绍,近年来,洞头发挥自身海洋优势,在住建等多部门的协同下,开展了蓝色海湾整治、特色风貌管控等工作,建成了洞头海峡同心共富产业风貌样板区;今年以来接待游客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7亿元,同比增长了22%,占全街道经济社会总收入的53%。
鄞州太白钱湖山水卷共富风貌游线同样与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实现联创共建,活化利用王安石、天童寺、南宋石刻等一系列人文资源,打造了“钱湖宋韵”与“海丝圣地”两大宋韵IP,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游线点位之一的韩岭老街现有入驻商户100余家,村民自开商业30余家,2022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200万人次。
“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2019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推进全省美丽城镇建设的决策部署,以“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为目标,共实施3.5万余个建设项目,拉动有效投资9000余亿元,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363个。时至今日,全省小城镇环境面貌、基础设施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产业发展活力等大幅提升,超额完成美丽城镇建设首轮三年目标。
三年来,浙江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城镇建设分类施策。衢州市引导美丽城镇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将81个乡镇分为2个都市节点型、10个县域副中心型,36个文旅特色型、10个农业特色型、5个工业特色型、1个商贸特色型和7个一般型,累计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28个,初步构建起舒适便捷、宜居宜业、全域覆盖的镇村生活圈。台州市天台县积极引导各乡镇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产业。街头镇后岸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完成飞凫集市、寒山聚场、黄茶精深加工体验基地等多个项目建设,同时聚焦网络直播,构建了“共富达人培育+直播带货带富+共富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从原本“脏乱差”的采石村,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
三年来,浙江坚持五美并进,形成美美与共的发展局面。丽水市云和县充分发挥风貌区内梯田、高山、丘陵、谷地特色风貌和云和湖山水湖景特色,以“绿水青山”焕活“金山银山”,推动美丽环境、美丽资源与美丽经济的高效互动。自2019年至今,已创成崇头、石塘、浮云、安溪4个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和紧水滩、赤石、雾溪3个省级达标镇,全县旅游增加值GDP占比年增长0.32%,村民收入年增长超15%。绍兴诸暨“西施之泪”诸北美镇集群囊括了店口、山下湖、次坞、姚江4镇,通过交通互联、产业共荣、公共服务互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了生活圈体系,提升片区品质,推进杭绍一体化。
久久为功、接续发力。今年,在“新时代”美丽城镇创建成功收官之际,浙江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现代化美丽城镇”的概念与任务:即基础设施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经济产业现代化、人文环境现代化、综合治理现代化,并提出了“到2025年底,要打造300个以上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和15个以上现代化美丽县城 (城区)”的新目标。
下一步,浙江将继续围绕“整体大美、浙江气质、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要求,加快推动美丽城镇建设迭代升级,打造城乡联动的共富节点,力争到年底开展100个以上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建设,将现代化美丽城镇打造成为可复制的全国样板。(徐文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