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翠峰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后花园”样板

中国网 2023-12-07 14:25:29     

大同镇翠峰村位于福建省长汀县东北部,全村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791户2599人。村庄土地总面积19366亩,其中耕地1316亩,山地17120亩,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村内山峦起伏,绿树成荫,呈现出狭长的带状风光,森林覆盖率达89%,汀江河支流翠峰河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山绿天蓝水清。这里气候宜人,景观秀美,拥有八宝山、波罗寺、桃子窝、翠峰河等优质旅游资源,生态、休闲等旅游项目发展势头强劲,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后花园”初见雏形。

image.png

“耕好一分田,种好一片果”,绿色共富提振发展

曾经的翠峰村水土流失严重,山上无树无草,85%的耕地成为“望天田”,村民靠借贷和救济生活,可谓“山光水尽、地瘦人穷”,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被外村人称为“有女莫嫁翠峰郎”的典型贫困村。

上世纪九十年代,长汀县委、县政府提出“大种大养、兴汀富民”的号召,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翠峰村根据本村山地多耕地少、宜林宜果面积大的特点,迅速调整产业结构,确立“山上种好果和竹,大田种好烟稻菜,庭院养好鸡鸭猪”的经济发展思路。山地划成10大片,实行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竹则竹、宜茶则茶、宜草则草,统一规划设计、开发定植、技术指导,招标承包管理,落实林权责任。聘请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专家对农田土壤开展普查论证指导,组织实施“123”脱贫致富工程(即农田种植烤烟1000亩、高标准垦复培育高产竹林2000亩、缓坡山地开发种植水果3000亩)。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翠峰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山种上了“丰收果”,田地种上了“富民烟”,园地种上了“反季菜”,鸡鸭成群满地跑……,荒山成了“花果山”,低产竹林成了“丰产林”,近千亩的“望天田”成了“聚宝盆”。近年来,翠峰人民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2022年,大田种植水稻1100亩、烤烟880亩、蔬菜360亩,山地果园种植脐橙1200亩、油柰820亩、无籽柿子280亩、茶叶180亩、板栗60亩、葡萄5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果业之乡”。

image.png

“与山水为伴,与清风为友”,农旅融合加快振兴

2013年以来,翠峰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大同镇党委、政府结合翠峰村近城特点,明确翠峰村以打造全省一流、特色鲜明的“客家生态休闲运动版美丽乡村”为目标。聘请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专家为翠峰村完成了高起点总体规划,规划定位为“美丽乡村,动感翠峰”,吸引城区居民到城郊村呼吸新鲜空气,进行有氧运动,翠峰村休闲运动的特色彰显,有效弥补城区运动设施不足。截至目前,翠峰村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以翠峰河、田园、茶园、果园为主的“一河三园”旅游区项目建设,建成了滨河烧烤区、亲子戏水区、迎客长廊、客家民俗广场、滨河垂钓区、采摘果园、彩虹田园、清新茶园等一批具备经营条件的旅游项目。现如今,“美丽乡村,动感翠峰”品牌已魅力初现,《闽西日报》、龙岩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翠峰村也被省住建厅评为第二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image.png

“田园变景观,文明新形象”,乡村治理有力提升

在每个建设时期,翠峰村都十分重视人居环境质量,坚持统一规划、常态化整治和提升,从“试点实践”到“全域推动”,村庄“颜值”愈发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2020年,翠峰村积极宣传发动群众,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村主干带头捐款2万多元,发动外出乡贤和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了“政府引导,村民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短短一个月内,拆除空心房、废弃烤房、猪圈、乱搭盖等80余处,村民自觉收集和定点倾倒垃圾,

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环境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了精神文明水平的全面提高,翠峰村于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目前是全县唯二、大同唯一的“全国文明村”。

2021年,大同镇聘请专业团队制定《长汀县大同镇翠峰村村庄规划(2021-2035)》,综合确定翠峰村属于集聚提升中心村庄,划定“三区三线”管控边界,并提出打造休闲、观光、度假、运动文化等服务为一体的生态有机休闲村的村庄发展目标,聚力打造“城市后花园”。2022年,翠峰村拆除空心房整治195栋、裸房整治211栋、违法建筑整治8栋、装饰立面41660㎡,常态化开展“五个美丽”活动,打造美丽庭院10户,微景观2处、小公园2处、美丽田园1个,实现目之所及“住新居、有新村、展新貌”目标,村容村貌从“一时美”变为“持久美”、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

现如今,翠峰村已然不再是“山石崩倒,草木不生”、农废料遍地的“脏乱差”形象,休闲运动与生态旅游相益彰,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翠峰村现已成为探索“城市后花园”建设的优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