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打造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的“南平样板”

中国网 2023-12-28 15:21:37     

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

福建南平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3113.2万亩,占福建省四分之一,森林覆盖率78.89%、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均居福建省前列,素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中国绿都”的美誉,是福建省最大的森林“碳库”,境内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2022年11月,南平市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名单。

一年来,南平扎实推进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南平市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着力做大做强森林 “碳库”,打造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的“南平样板”

建立增汇机制,增加碳汇资源

南平依托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扎实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建设,大力推广森林“三改”技术措施(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常绿用材林为常绿彩化花化果化“镶嵌”多功能景观林),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森林正向演替,持续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2022年以来,全市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8.26万亩,其中,完成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23.32万亩、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64.94万亩。

紧密联合科研院所,建立健全增汇机制,完成《福建省南平市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项目“探索林业碳汇巩固提升经营模式和关键技术”试验设计方案》,2023年,全市建设固碳增汇经营模式实验示范林面积3.42万亩,建立固定监测标准地135个,完成了第一次固定标准地监测调查。同时,完成《南平市森林固碳量计量方法》《南平市碳中和目标下的森林碳汇市场机制及相关制度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并成功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作为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监测的辅助校准工具”引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进一步完善森林固碳计量监测体系。

建立创汇机制,推广“一元碳汇”

2019年,南平顺昌县从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碳汇”开发破题,创新开展“一元碳汇”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一元碳汇”机制,南平将“一元碳汇”作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市予以推广,并通过召开评审会、制定管理办法和交易规则、设立统一标识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一元碳汇”的开发管理。

据介绍,如今的“一元碳汇”机制更加科学严谨,具备真实性、唯一性、额外性、保守性等四个特征,重点突出“让利于民”,从项目开发主体、资金用途和交易收费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减少交易收费,要求“一元碳汇”销售资金的90%以上属于林农,这与最新公布《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中的“鼓励项目减排量收益不低于90%返还给具体实施造林活动,并拥有林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项目实施主体”不谋而合。

当前,“一元碳汇”的实施对象已从脱贫村、脱贫户拓展至全市所有村集体和林农,破解CCER、FFCER等项目开发中林农和村集体的林地林木难以直接参与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的难题性。目前,南平全市10县(市、区)均完成1个“一元碳汇”项目开发,涉及森林或竹林面积共25.07万亩,第一监测期(计入期前10年)备案碳汇量为62.29万吨。

2023年11月,在南平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研讨会上,南平市“一元碳汇”运营平台试运行,当日,共有16家企业通过“一元碳汇”运营平台购买2620吨碳汇量、金额26.2万元。目前,累计销售2832吨、金额28.32万元。

建立聚汇机制,拓宽应用场景

制定出台《南平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试行)》,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优先购买“一元碳汇”抵消碳排放量,稳步推进大型活动和公务会议有序开展碳中和,建立“零碳活动”制度。如,2023年6月,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举办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南平主场活动中,主办方通过购买25吨“一元碳汇”,实现“零碳活动”;11月,南平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研讨会活动主办方通过购买12.03吨“一元碳汇”,实现“零碳会议”。

此外,南平还延伸拓展“碳汇+司法”“碳汇+旅游”等多种模式,进一步丰富“一元碳汇”应用场景。如,2023年12月,南平市林业局联合南平市检察院印发《关于在办理生态环境刑事犯罪案件中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开展生态修复的工作指引(试行)》,引导犯罪嫌疑人认购“一元碳汇”,以替代履行碳汇损失赔偿责任。

绿色是南平最大的特色,生态是南平最大的优势。南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腾辉表示,下阶段,南平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聚焦护绿、扩绿、转绿,扎实推进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深化推广“一元碳汇”机制,做大做强森林“碳库”,不断拓展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施德书 朱维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