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擘画生态文化新蓝图】邵武二都国有林场:做活“林”文章 走出“绿富双赢”之路

中国网 2024-01-29 11:03:15     

编者按:创建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是推进福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展现福建在推动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为和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由福建省林业局指导,中国网海峡频道策划推出“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擘画生态文化新蓝图”主题采访活动,对2023年度“第三批福建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进行实地采访,呈现福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中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

冬日清早,微冷的风吹拂过杉木林,穿着一身迷彩服的刘红跃和护林员们一道上山,在南平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森林综合经营示范区内的一片新栽培淫羊藿种苗土地上忙碌着。作为林场的场长,这正是刘红跃日常工作中的一幕。“这里的草不能拔太干净,不然小动物没得吃,只能啃我们种植的中草药叶子。”刘红跃指着种苗叶上大小不一的圆洞说,随着林场生态日益好转,一些野生动物频繁出现,且种类也随之增多。

image.png

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场长刘红跃(右一)在指导护林员开展种苗培育工作 张晓玲 摄

在刘红跃看来,野生动物持续增多的背后,是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向好的体现。为致力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林场聚焦破解森林资源保护与企业持续发展的难题,以实施森林资源综合经营实验为突破口,加快绿色转型,探索出了上层保护林木资源、中层发展森林康养、下层发展林下经济的生态空间分层利用模式,走出了一条森林综合经营利用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image.png

二都国有林场一角 张晓玲 摄

挺起深山明珠的“生态脊梁”

深山明珠,林中公园。走进二都国有林场森林综合经营示范区,只见苍天林木耸入云霄,一阶阶枕木铺就而成的生态森林步道直抵深山。拾阶而上,虫吟鸟鸣、山风过耳,构成了一幅绿美生态画卷。

image.png

二都国有林场森林综合经营示范区 张晓玲 摄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林场的年林木采伐量由2013年的2万立方米减少到 2023年的不足0.5万立方米,随着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不能支撑起企业生产和发展,这也倒逼我们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不断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刘红跃介绍,林场以单一针叶林改针阔混交林、单层林改复层异龄林、一般用材林改特种珍稀用材林三大方向为主要发力点,开展森林质量改造提升行动。

image.png

二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培育 张晓玲 摄

二都国有林场经营区总面积1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4.5%。过去5年来,林场通过林下套种乡土阔叶树种和营造混交林等多种手段,促进森林形成多树种、多层次、高价值的健康稳定近自然人工林,累计完成综合改培、间伐套种、间伐抚育森林面积2万余亩,实施针阔混交作业7935亩,建成森林资源综合经营集成示范区2662亩,缓解地力衰退1.45万亩,降低经营成本912万元,交出了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分答卷。

焕发“世遗1号”的康养活力

于绿色生态长廊,串联沿线极致自然人文风光。二都国有林场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世遗1号”风景道的重要路段。“为了让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尽享生态福利,我们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世遗1号’风景道核心区建设为契机,总投资5.6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大武夷二都养生谷’,进一步完善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服务,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效闭合循环,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image.png

“大武夷二都养生谷”示范区建设 张晓玲 摄

据介绍,当前,大武夷二都养生谷首开示范区建设已经完工,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观光步道接近完工,同时正筹建“科技特派员”成果展馆、林业发展场史馆。谷内绿草茵茵,流水潺潺,成为市民亲近自然、健康养生的网红新亮点,林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

自担任二都国有林场场长以来,刘红跃坚持珍稀植物保护、开发、利用,建成了一个集科普、观光、识别、采摘、品尝为一体的100亩百草园科普基地,园内种植黄精、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达上百个品种。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发展,建成“福九味”科普文化步道、“道地药材谷”、国医馆、品香馆、药膳馆等极具中医药特色的一批康养场所,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开展对接,建设教研实践基地,形成产教深度融合。近三年,本地职业中专中医药专业学生在林场开展校外实训活动达160多人次。

“为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我们利用森林资源和场区现有建筑,将林下原生态种植和中医养生相融合。”刘红跃说,林场通过打响‘康养牌’,把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促进林下中药材就地销售、就地增值和林区劳动力的就地转化,为推进“两山”转化提供良好示范。

做活“林下种植”的绿富文章

“为了让林木‘活’起来,村民‘富’起来,我们通过创新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在全国率先发展以仿野生种植名贵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刘红跃介绍,二都国有林场经过10多年探索,积累了名贵药材仿野生种植的成熟技术,其中《金线莲优良种质选育及仿生态关键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研究成果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

“我们林场在全省范围率先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创新了‘森林资源+’经营模式,引进社会资本500多万元投入林下种植,同时拓宽了‘森林生态银行’运营功能,盘活林下闲置资源近2000亩,通过林地流转出租创收38.36万元。”刘红跃表示,目前林场建成了金线莲、铁皮石斛、淫羊藿、黄精等近万亩林下种植基地,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image.png

二都国有林场铁皮石斛林下种植基地张晓玲 摄

为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二都国有林场还为当地林农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每年举办人才技能培训3至5场次,手把手教会一大批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的能手,成为新型农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同时吸纳500余户林农参与到林下种植、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中就业增收,2023年支付劳务工资达750余万元,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就业基地”。

邵武市水北镇上坪村村民谢福寿,曾是二都国有林场的一位务工人员,在林场工作的5年时间里,他通过培训学习,钻研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此后,他回到村里承包了近百亩梨园,开始在梨树下尝试种植铁皮石斛。同时,他还成立了一支劳务合作服务队,带动了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当地林农共同实现增收致富。

谢福寿的发展故事只是二都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富民的一个缩影。作为第三批福建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近年来,二都国有林场特别注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但在探索森林资源“综合体”经营模式方面敢当绿色转型先锋,还用“不砍树也致富”的生动实践,带动林农走上生态惠民之路。

作为林场绿色保护的“勤卫兵”,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刘红跃表示,要持续做好资源培育、森林保护,让林场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利用林场森林资源优势继续发展林下经济,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发展森林康养,力争三年内把“大武夷二都养生谷”建设成为全国首家植物能量养生基地,筑生态文明建设高地,谋普惠民生福祉。(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