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乐安:破译基层治理密码,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中国网 2024-03-23 10:54:28     

抚州市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徐庄畲族村辖区面积26.6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小组,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村落,人口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基层治理难度大。近年来,徐庄畲族村党支部以创评“党建+治理强村”为契机,深化民族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软作用,积极探索“三个一+三支队伍”工作法,破译基层治理密码,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助推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搭建一个平台,汇聚基层治理“大合力”

针对该村少数民族多而聚居的特点,村党支部以服务各族群众为宗旨,遵循“党建+”的工作思路,搭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平台。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党员干部、民俗文艺骨干、民族工作联络员、志愿者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依托徐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实践班;结合主题党日,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增进各民族交流共融,凝聚民族团结共识。

构建一张网格,拧成基层治理“一股绳”

村党支部按照“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的思路,将全村划分成9个网格组,27名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小组长、退役军人和在家党员担任网格员,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开展“结对认亲”网格大走访活动,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逐家逐户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目前,已掌握全村247户人口基本信息,收集上报各类社会治理事件96件,摸排矛盾纠纷25件、消除安全隐患18处,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的基层治理新局面,推动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推广一个品牌,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子”

针对人口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发的现状,该村积极探索多元化议事协商机制,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红石榴”议事协商品牌。着眼于有地议事、有人议事、有机制办事,建设“1+2+N”法治实践站、“一家亲议事长廊”两个议事阵地,“一家亲议事长廊”以各族群众共治共享为切入点,在民族文化广场长廊入口设置民族团结村民议事点,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能解决麻烦事。采取“1+n”由党支部牵头,老干部、老党员、村小组长、群众代表为成员的议事协商成员模式和“知事、明事、议事、决事、办事、公示”六步议事协商法制度,统筹各方资源力量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红石榴”议事协商机制,形成各族群众共同议事的良性生态,已解决基础设施维修、山林土地纠纷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等问题16件。

培养三支队伍,建强基层治理“人才库”

为调动各方力量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发挥社会治理群防群治的作用,村党支部积极挖掘村里的基层治理人才,从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在家党员、退役军人、老干部、老教师、民宗助理员等人员中选优配强,组建了“红石榴志愿者服务队”、骨干“法律明白人”和“一家亲调解员”三支队伍,全面搜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咨询服务,做到“小事能化解,大事能调解”,诉求问题就地解决,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全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助农抢收、义务植树、关爱留守、亲情连线等志愿活动20余次;紧扣“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开展专项普法活动6次;并涌现出暖心企业解决村内管道破损污水漫溢问题、资助12名少数民族困难学生上学的民族团结典型案例。

徐庄畲族村先后被评为“第五批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江西省森林乡村”称号。下一步,徐庄畲族村党支部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党建引领这根“绣花针”,穿起乡村治理的“千条线”,着力勾画服务到位、管理有序、邻里和睦的乡村治理新风景。(曾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