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4-03-30 11:26:24
走进天井源乡曹坊村,连片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照耀下十分醒目,远处村居院落干净整齐、道路宽敞平坦、设施日益完善,一幅宜业宜居秀美乡村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开。近年来,曹坊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大力吸纳在外乡贤、返乡人才、职业农民等群体,成立“党员帮帮团”,以“兴产业”“增颜值”“正乡风”为抓手,走出一条“产业富村、生态靓村、文明兴村”的宜居美村建设之路。
点绿成金,本土产业聚人气
曹坊村蔬菜大棚内,热气夹杂泥土清香扑面而来,个大饱满、红绿相间的辣椒惹人喜爱,不少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就业,看着村里人气越来越旺,村民收入年年有增长,村党支部书记朱翊霖打心眼里高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过去的曹坊村缺乏支柱产业,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孩子,带来众多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困境,村党支部借助“党员帮帮团”,开展“乡里话乡亲·连心谋发展”活动,广泛征求产业发展“金点子”,力求蹚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现在蔬菜价格高、政府有补贴,村里又靠近城区、交通便利,能不能发展蔬菜大棚产业”流动党员黄小平的留言引起了村党支部的注意。村党支部立马召开党员大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纷纷觉得这是一条好路子。有了方向村党支部说干就干,调研市场需求,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局,引导“党员帮帮团”中的种植技术能手返乡创业,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按土地入股,每季分红吸纳村民加入,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蔬菜大棚项目落地曹坊村。村里有了产业,村民就业就有了新路子。
村民郑发福是我村五组一位村民,家有70多岁的父母和8岁的孩子,多年来迫于生活压力一直外出务工,老人孩子成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今年春节郑发福非常高兴地说道:“今年不再出去打工了,现在在村里就能赚钱,又能照顾爸妈又能陪着孩子,这才是幸福生活!”
提质美颜,乡村新貌悦人心
近年来,为了让宜业曹坊更宜居,党支部对村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高标准划分了住宅区、文娱场所等。一栋栋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一户户人家笑逐颜开,崭新的住宅小区令人眼前一亮。
回想当初,为服务园区建设,曹坊村三组、四组、五组被纳入征地拆迁范围,故居难离,群众对拆迁都非常抗拒,面对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党员帮帮团”主动上门讲政策、做工作,一笔笔给群众算账,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最终顺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现在村民们搬进了新的安置小区,提及入住体验,纷纷说道:“住在这里可比之前好多了,环境好、场地大,还有路灯和健身器材,晚上走几圈,锻炼身体,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同时,村党支部牵头,联合“党员帮帮团”开展了“典型引领”行动,通过每季度评选“美丽家庭”建设红榜户和黑榜户,让村民养成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的好习惯。现在房前屋后的污水垃圾没有了,道路旁边的烂泥地变成了小花园,夏天也没有那股臭水沟味了,宜居村庄“颜值”不断刷新。
敬老爱小,文明乡风吹满村
迎着春风,走进曹坊村“一老一小幸福园”内,孩子们玩耍嬉戏,老人们悠闲地晒太阳聊天,这样幸福和谐的画面在曹坊村已经成为常态,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如今农村生活已和城市没什么两样,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村庄美起来了,人更要美起来。为提升宜居美村的内在美,曹坊村党支部大力弘扬尊老爱幼文明新风,充分利用安置小区闲置场地,结合老百姓的需求,按照“党群服务中心+颐养之家+儿童之家”的模式,规划布局了幸福食堂、老少活动室、党史故事讲堂、童趣乐园、童心港湾等区域。
为保障“一老一小幸福院”常态化长效运行,党支部联合“党员帮帮团”,组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先锋小队,采用村级党组织+帮帮团成员+志愿者等服务群体的“1+1+1”运行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义剪、“四点半课堂”、集体生日、亲情连线等志愿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让敬老爱小的文明新风吹满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