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麻蓬村以“武”为媒,发展“功夫”共富产业

中国网 2024-04-30 14:41:35     

“山石嶙峋,峭壁巨梁,突兀而出。一条小溪自山间蜿蜒经过,清澈的山泉汇聚成河,水势渐行渐急,奔向远方。”金庸先生少年时期在浙江衢州柯城区石梁镇求学,笔下描绘的这条小溪便是石梁溪。

近年来,石梁镇麻蓬村立足深耕“产业”和“文化”两大场景,坚持抓党建、谋发展、促振兴,以金庸武侠文化为纽带,充分发挥支部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文旅融合式“共富工坊”,串联起一条集文化产业、休闲观光、研学体验为一体的发展新路径。

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功夫虾变共富虾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受益于2013年以来启动的五水共治工程,石梁溪一改“黑臭河”为“幸福河”。好水引来绿色生态产业,村级党组织与静禾农业公司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全村流转土地近千亩发展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殖,打造功夫虾共富工坊,大力发展稻渔(含稻蟹、稻虾、稻鱼、稻泥鳅等)立体种养产业,同时向农户传授种养殖技术,实行免费提供苗种、低收入户代养分红、保底收购等举措,带动农户融入到功夫虾共富工坊中。

在稻渔立体种养模式下,虾蟹为稻田除草、松土,稻田为虾蟹提供食物,可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效果。去年,功夫虾共富工坊带动周边村100余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麻蓬、静岩和石梁3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总计达 160余万元。

“武”字旗迎风招展,侠义工坊研学产业兴

“真金庸,最武侠。”沿着石梁溪走进麻蓬村,“武侠”气息扑面而来。“武”字旗迎风招展,金庸小说墙绘、龙门客栈、温家堡、盐帮码头、金庸小径等景观彰显着麻蓬未来乡村的武侠文化魅力。

麻蓬村深挖金庸武侠文化资源,打造建设侠义共富工坊,以发展乡村研学产业,开展学生侠义武侠夏今营(冬令营)等特色研学课程为主。工坊设有稻田小火车、桃花岛、古代战营、亲子乐园、拓展基地等项目,并开设古武射艺、香锤操、十三太保拳等主题系列课程,让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武侠场景。

侠义共富工坊目前已接待学生2万余人次,游客在麻蓬可以充分“感悟文化、学习技能、品尝美食、拥抱自然”。

武侠延续到武医,养生香锤打开省内市场

决明子、女贞子、山苍子、丁香……走进麻蓬村共富香锤工坊,一股浓郁的中药味扑面而来,村民们正熟练地包裹草药、缠绕线绳。作为“十三太保拳”的发源地,麻蓬村几乎人人习武,当地村民可通过捶打周身经络穴道达到养生治病之功效,香锤是常备用具。

为此,麻蓬村探索打造村企合作共富工坊,开设具有本地特色的香锤工坊,并定期邀请药香非遗传承人开设香锤制作课程,有效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同时,结合香锤制作教学、产品展览、文化传承等项目,积极探索“产业+研学+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截至目前,工坊吸引了40余名加工技师参与加工生产,香锤更是打开了杭州、金华等地的线下线上销售渠道,形成良好的产销闭环,已累计销售近3万个,帮助村民们增收10万余元。

下一步,石梁镇将持续用好党建联建,依托新时代三民工程盘活农村资源、汇聚共富力量、推动全域发展,全力打造党建示范线、美丽乡村线、现代农业线、文化旅游线“四线合一”的“诗画石梁”党建共富示范带。(蒋紫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