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开展在即,《敦煌美学与世界的连接》呈现“数字敦煌”文化遗产艺术新模式

中国网 2023-03-17 14:45:03     

“一眼千年的至上壁画,时空无限的灵动雕塑。承接文艺复兴的盛兴,记录两河流域的典雅。”千年的尘封遗忘,百年的颠沛流离,敦煌,保存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一个汇集四大古文明的石窟艺术,一千六百五十年屹立在沙漠中,默默地向世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逐代演变。

3月18日至5月7日,《敦煌美学与世界的连接》暨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将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举行。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国家5A公益基金会)、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敦煌数字化保护专项基金)联合发起,斯巴诺萨创意设计承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提供特别支持。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年风沙的苍凉,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观中,孕育了敦煌石窟这样的奇迹之地。跨越了1650年的历史风云、汇集10个朝代的匠人智慧,敦煌艺术宝藏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敦煌莫高窟曾给予过这样的评价:“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集建筑、彩塑、壁画、佛教艺术于一身,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独特文化蕴含有丰富的东西方交融内涵。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探索敦煌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表达方式,给予敦煌文化艺术“活”化更丰润的土壤,助力敦煌文化、敦煌故事广为人知、广为人喜。在不断地文化遗产传播探索实践中,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道:“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所在。敦煌历史文化,正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艺术的展览形式,在社会各界人士中普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维护、传承和弘扬人类尊重历史,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为铸造民族之魂,培育文化之根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本次《敦煌美学与世界的连接》暨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将为观众们带来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复制的敦煌石窟艺术经典作品40余幅,从宋代/辽代敦煌壁画最著名的西夏水月观音——中国壁画史上唯一一幅千手观音,到第285、220窟两个高保真原大复制洞窟,展览真实地再现敦煌艺术的神韵,从艺术的角度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这些历史绵长、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品,反映了中古时期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过程,展现了华夏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国与欧亚多元文化艺术的交融荟萃,见证了世界不同地区文明源源不断交流传播的历史进程。敦煌莫高窟以其多元的、世界的、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魅力享誉世界。”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

因沙化盐碱,敦煌壁画正面临着多种病害,例如起甲、龟裂、疱疹、酥碱和空臌等,并且易发生颜料层脱落、褪色等现象。加上敦煌游客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敦煌莫高窟正在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面对敦煌壁画文化遗产的多种病害,数字化手段是当下最好的保护手段。

“数字化保护在人类文明史上,不是全新之作,但是一次性将中国如此规模的华夏文明,全部数字化,将这些人类文明瑰宝,用数字化的方式保存起来,还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同时,数字化保护,会担负着数字版权全球化的重任,可以通过数字化版权的交换,将散落在海外的,敦煌藏经洞的40000多件文物等,都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回归,最终完成文明一体化又全球化的壮举。本次的展出,是数字化保护的阶段性展示。更希望,数字化的展出,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文明思考。”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理事长王海说。

数字化技术是通过摄影采集和计算机等技术,将壁画类遗产当前的信息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永久地记录下来,并且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壁画数字化的生命周期为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传输、交换和服务,所以,壁画数字化的内涵不仅仅是单纯的摄影与计算机相加,是学术、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融合。

对于敦煌文化的传承来说,除了保护外,也离不开国际化,而国际化也恰恰是敦煌研究的文脉之一。季羡林先生有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丝绸之路最大的意义就是打开了中国和世界文明交流的通道,而如今,敦煌文化正以自信且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一个国际化。正因如此,此次的敦煌公益巡展,选择在有着浓厚氛围的学术殿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展,通过一系列的敦煌学研讨活动,将敦煌学的研究推向国际化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