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以一流生态集聚更多一流人才

中国网 2023-04-25 15:29:23     

——金华双龙科创人才周活动侧记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勇立潮头。一幅国际枢纽城、现代都市区产城融合发展蓝图,在金华三江六岸徐徐铺展。 摄影/应飞舟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人才工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一头推动着高质量发展。

“硬环境更好、人才软环境更优、激励科技创新政策方面更实,是我们选择继续在金华投资兴业的关键”“与金华打交道,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求贤若渴”……谋发展,活力涌动潜力足。

聚焦“链式布局,集群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正向激励:过去一年,金华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3个;浙中实验室挂牌成立,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签约落地,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全面启用;新增4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6.5%;新增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省第1),新增2家年产值两百亿企业、5家上市和过会企业;新能源汽车配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10大“地标性”产业链蓬勃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打好人才帮扶‘组合拳’,照着‘两个先行’走下去。”

有一种声音,始终萦绕在耳畔——

“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态,要让浙中城市群成为带动浙江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发挥金华籍人才较多的优势”;“为推动金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

有一群人,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牢记嘱托。金华市委市政府始终以“省委2号文件”和“59号文件”为引领。坚持加快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创新动能更澎湃。

从2012年推出“双龙计划”人才工程至今,金华11年间343个人才项目落地,助力18个百亿产业集群发展,年产值超180亿元,创造税收超10亿元,申请发明专利420项,11家创业人才企业成长为国家和省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要强化人才引育,迭代“双龙计划”政策体系,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今年3月21日—22日,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一行深入金华科技城等地,对重大科创平台开展专题调研。

回溯过往,聚焦当下。过去5年,面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金华新兴产业呈现逆势强劲增长、“产业地标”愈发清晰。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强链行动深入实施,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全力推动……眼下,抢时间、搞研发、拓市场、拼服务,用活人才生态“药引子”, 吸引八方客,汇聚金华产业新高地。

双龙叠翠,婺江扬波,春日八婺大地,不断焕发新气象、迸发新生机。

“双龙科创”潮头立,天下英才“金华聚”。“11岁”的“双龙计划”,又一次迎来他的“成长礼”——4月23日,“在金华 创未来”金华双龙科创人才周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启幕。

图为发布会现场 摄影/时补法

共赴“科创”盛宴,同享“智汇”金华。院士领衔、专家同行,青年才俊、行业大咖、企业代表等八方嘉朋——大家带着荣耀和责任,带着一张蓝图,走进浙江、相聚金华、议科创、话使命、走企业、促交流、谈合作。

培育“龙马精神”,产才融合奋发勃勃生机

扎根热土,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成长生态,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我们从2014年落地金华,在‘双龙计划’连续三年的支持下,顺利渡过初创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产值连年翻番,目前即将上市。”浙江蓝宇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博士信心十足地说。

金华市双龙科创人才单位——东磁电池片六厂既是“未来工厂”,又是浙江首家5G专网应用智能工厂,同时还是光伏行业首家5G专网应用工厂。图为东磁锂电池现代化生产车间。供图/金华市科技局

自主研发之路,从缺人、缺硬件、缺核心技术,走向掌握“要领”联致强。

2021年,“充冷技术+等离子物理杀菌技术”,作为国内首套绿色环保、多技术协同、流程优化、消杀全面的智能化高效冷链物流杀菌装备,获批浙江省重点研发“尖兵”计划项目,并获得科研专项经费2000万元。“为了解决‘卡脖子’技术,浙师大物理、化学、电子等多个学科20个博士组成“最强大脑”、依托学校“科研硬件”,历经一年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浙江师范大学博士李盛认为,这背后还有政府强有力支持,浙江计量大学等高校加盟,“政校企”合力、“产学研用“拧成一股绳,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从一名土生土长的“金华娃”,成长为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到担任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再到参与浙江省首批博士创新站建设,作为反哺家乡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人才,李盛脚步不停,从学院、光电子研究院到实验室,再到企业、出差的高铁上……

各类人才集聚,激发创新活力。微光成聚、聚链成群,日积月累的实绩,映照着企业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截至目前,金华全市累计发布技术难题和科研成果榜单2755项,吸引279个团队前来“揭榜”,帮助215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09项,形成知识产权成果1687项,帮助企业降本增效62亿元。

“蓝宇数码”技术创新、光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靠企业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早在2012年,金华便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创业创新领军团队和人才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双龙计划”引才工程,以“力度前所未有,含金量前所未有”的自信“速融”科创圈”。

源于婺江,潮起东海。2012年“双龙计划”自金华发布:每年至少安排1亿元引才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引进,资助可达2000万元以上……连续11年,“一”心“一”意,踏遍九州找“千里马”,放眼四海寻“万里才”,脚步从未停歇。

仅过去5年,“双龙计划”引才工程涉及40多个国家(地区),吸引超1000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报名;今年“双龙杯”创业创新大赛吸引了576个优质人才项目参与角逐;

2020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揭榜挂帅”工作机制。既要解决中小企业缺技术的个性难题,又着眼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共性问题,还要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今天,“510”重大科创平台体系硕果累累。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已有百名高端人才入驻、21个研发项目正有序推进;由35人组成的“最强大脑”已在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并开展项目研发工作;浙中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揭牌运行;浙江省四大科创走廊之一、《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发展蓝图正变成“施工图”……放眼金华“科创”这片热土,24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改革试点正有力有序推进。

聚力龙头牵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汇聚帮扶合力,助力“双龙”腾飞、共建“人才驿站”“,深化“招才引智”运行机制,向着高端人才领衔、智力领引、技术领路、成果领先、育才领雁,发展领军——翻山越“领”,努力奔跑。

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邢志宏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今天的金华,正处在加快赶超发展,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需要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支持人才、成就人才。

“江南邹鲁”“浙学之源”金华,地处浙江之心,历史文脉强劲跳动。从6位丞相、13位文武状元、900多位进士,1000多位历史名,人才荟萃“出一府”,到如今,50位院士、3万多高层次人才、30万婺商,群星闪耀“聚一城”。

进入新时代,如何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熠熠生辉?

传承历史文脉,激扬创新活力。今天,金华市委、市政府把每年“立夏日”设立为“金华人才日”,正是取“立夏长盈”之意,以“礼遇”敬人才,以“诚意”邀人才。既是一种文脉传承、一种创新宣誓,更是一种人才引领。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产才融合:人才支撑产业 产业集聚人才。

全省首支人才基金“双龙人才基金”,总规模超50亿元。目前已累计出资2.62亿元,投资人才科创项目24个,撬动社会资本跟投28亿元。

再接再厉,进一步挖掘政策潜力。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1亿元奖励资助、市“双龙计划”人才项目最高可给予2000万元奖励资助、企业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可按最高100万元薪酬补助……奖补政策不仅更实,更细,更人性化,而且还与企业共担风险。”新版引才激励奖和企业聚才补助,“综合引领”方面,得到各类人才和企业一片点赞声。

找寻帮扶“金钥匙”,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源于大兴调研之风。扑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出院子,下沉一线。进车间、访实验室,与企业负责人,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面对面”“零距离“。

聚焦金华经济:发力新赛道锻造新优势。 紧扣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工程”,紧贴“产才融合”,紧推“政策直享包”。

活动现场,主办方详细解读了助力企业稳进提质的“六奖六补”政策直享包等科创人才政策,点亮了人才服务点图谱,发布了双龙(特色)产业人才指数,还举行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如何避免人才服务“多端口、多网站”散布问题?“做好‘加减法’,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尧祥作科创人才政策推介时表示,政策直享包在政策集成上做加法,在办理流程上做减法,把经信、科技、人社、科协等部门的各项高频人才科创类政策,集成为一个“直享包”,统一在“i金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和金阳光惠农惠企平台办理,方便人才和用人主体快办、直享。

“接长手臂”方便“快办直享”、“扎根基层”紧盯“关键小事”,“实现对入企人才和企业进行全流程有效监管和更贴心服务”。

“刚到金华,人地生疏,又独自带着俩孩子。当走进政府帮我早已安排好的房子,眼前小到纸巾都摆放好了,还有服务专员帮孩子提前找好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现场办、代理办、陪同办“一条龙”服务,留给蓝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博士一家满满感动的还远不止这些。

“开窗便是诗画田园白鹭飞,出门便是淳朴百姓迎。”商品房变身新潮人才公寓:从现代家电、农家菜馆、健身场馆,到”密码门锁、电子围栏等安全设施,再到露天烧烤、“微”音乐会……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远眺,这里不仅有着浙江省最大的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眼前,更是一座13次上榜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近悦远来”良好人才氛围更加浓厚。科研技能“创新工”,千名技师“万里途”。过去四年,金华实现集聚百名高层次人才、5000名硕博士、10万名大学生、1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百千双十万”引才目标,城市人才吸引力跻身全国第22位。

共享“龙腾虎跃”,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金华人才科技创新换挡提速正当时。

金华,地处婺江畔,一个有着近万年人类活动史、1800多年建城史的“新城”。图为远眺金华三江六岸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力新赛道、锻造新优势,聚链成群。推动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活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协调各方,汇聚合力,搭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双龙科创人才‘四合院’。

从坐商走向行商,从电商驶向智商,直至“炼火”成骄傲浙商——各类人才“齐步走”,内联外拓“互携手”,省市内外“齐发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距浙江之心金华300公里外,上海松江智联广场——长三角G60九城市首个“人才科创飞地”,已启用3年。

借地借智,金华“人才科创飞地”,八婺汇聚上海实践,吹响科技创新集结号、先锋号。截至目前,金华市县两级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共建成42块“科创飞地”,吸引62家企业2000多名研发人员入驻,实现“人才科创飞地”各县(市、区)全覆盖。

回望八婺大地。义乌机场通畅国内外30多个城市、金华高铁站每天经停高铁462列、快递业务量连续三年蝉联第一,“块状经济”迈向现代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

4月23日,在双龙科创周开幕的同时——一边恰逢中国海军节,福建舰航母动力测试、系泊试验顺利展开!一边赶巧“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中亚五国)开行十周年纪念日。当日,满载100个标箱百货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10周年纪念号在义乌海关的监管下鸣笛启程。

如今,永不落幕的“双龙”科创人才周,恰如春日暖阳下,一艘艘“福建舰”驶向深蓝,一列列“义新欧”“金华号”班列,双向奔赴在欧亚大陆万里铁道线上。

“在金华创未来”。承载着“国际陆港建设和物流枢纽”浙江自贸试验区、“中国智慧”实践样板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长三角深度融合、“重要窗口”先行区于一体的“金华样本”,起步“长三角”、穿梭大江南北,领跑在“一带一路”创新征程上。

文/应飞舟 图/除署名外,均由中共金华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