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江西石城:“1+N”机制,绽放“枫桥经验”之花

中国网 2023-06-06 09:25:14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法院结合本地特色,守正创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诉前解纷“1+N”网络体系,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非诉化解, 其中,“1”是指覆盖全县的“实诚人”诉前调解工作站(室、点),“N”是指覆盖全县的诉讼服务点、法官工作室、校园法律驿站、无讼村(社区)、法官联络点等。

“实诚人”诉前调解工作站为核心。据了解,承包工程的牛某雇佣陈某为其施工,陈某在施工过程中左眼受伤,视力全部丧失,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因赔偿款未付清,陈某将牛某诉至法院。在诉前调解阶段,石城法院“实诚人”诉前化解中心站温恒伟、蒋同安两位特邀调解员对牛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仅用时5天就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即付清了赔偿款105000元。

石城法院根据“1+N”工作部署要求,在院机关诉讼服务中心成立“实诚人”诉前调解工作站,组建了一支高效调解团队,并选派调解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2名员额法官、2名书记员,对争议较大、案情较为复杂的纠纷提供更专业的调解指导。

“实诚人”诉前调解工作室担当主角。特邀调解员陈金良刚上班,就接到了一起民事纠纷。马某夫妇和刘某系一墙之隔的邻居,双方因琐事发生争执进而引发肢体冲突,造成马某夫妇受伤,马某夫妇要求刘某赔偿。陈金良接手案件后,走访了双方当事人左邻右舍,并邀请了派出所、司法所及村干部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背靠背” “面对面”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刘某当即向马某夫妇赔偿12000元,双方握手言和。

石城法院把4个具有立案职能的派出法庭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前沿主阵地,并在4个基层法庭设立“实诚人”诉前调解工作室,构建起“法官+书记员+特邀调解员”诉前调解小组,形成由基层法庭辐射到乡镇、村的调解主线。

11个诉讼服务点入驻各乡镇。在小松镇丹溪村,1名九旬老人因赡养纠纷将8个子女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支付赡养费。在诉前调解阶段,小松法庭的法官周芳洁依托红色丹溪祠堂诉讼服务点,联合特邀调解员、镇政法委员、司法所调解员、村委会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人共同参与调解,对老人的子女耐心释法说理,最终,子女们愿意每月按时支付老人赡养费,并在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按照“1+N”诉前解纷机制工作要求,石城法院根据各乡镇地域特色设立了11个诉讼服务点,如在小松镇红色丹溪祠堂打造了以宗祠文化为载体的诉讼服务点等,将法治教育与移风易俗改革相结合,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78名法院工作人员下沉基层为深入推进“1+N”诉前解纷工作机制,石城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选派了78名工作人员下沉基层,担任全县155个村(居)结对联络人,常态化开展联络工作,并入驻村务公开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听取社情民意、宣传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为乡村振兴发展、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家门口”式的法律服务。

2022年以来,石城法院民商事案件立案数量明显减少,同比降幅15%,大量矛盾纠纷在“1+N”工作机制引领下,诉前即能得以化解。(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