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建生态文明之路,谱绿色发展新篇——无锡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式通车

中国网 2024-02-05 18:04:28     

image.png

2月3日凌晨零点,经过无数参建者历时三年多的艰苦奋战,由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承建的无锡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隧道和地面道路正式通车。

无锡高浪路快速化改造项目西起蠡湖大道学府立交,东接无锡高浪大桥。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承建段线路长2.52公里,主要施工内容为隧道、道路、桥涵、电力管廊、雨水管、河道改建。其中地面道路为双向6车道,两侧绿化带宽近40米,修建有小游园、广场、篮球场、步道等,真正实现了一步一景,成为了周边居民散步、赏景的又一处民生品质工程。隧道通车后,将原本地面通行50分钟的车程压缩到7分钟,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为周边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捷。

image.png

科技创新,建绿色文明之路

项目沿线紧邻无锡太湖中学、市政府周转房及8个住宅小区,对现场文明施工、噪音控制、扬尘管理以及绿色环保要求非常严格。为此,项目全体项目管理人员深入研究贯彻落实无锡市“零碳城市”建设要求和管理规定,以建设低碳样板工程为目标,以工艺、工装创新为抓手,群策群力、攻克难关,积极探索绿色施工生产模式,自主创新推出了长100米、宽47米、高18米的“轻型钢结构+隔音板”文明施工管控大棚和无锡市首个“基坑降尘天幕系统”,成功实现对扬尘和噪音的有效治理。同时,项目在施工现场设置扬尘监控仪、除尘雾炮机,自动喷淋、噪声分贝监测、自动洗车棚等现场施工标准化设施,引进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一体机、泥浆分离系统、MBR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即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设备一体机,有效避免建设搅拌站带来的噪音和扬尘,实现了渣土干运、污水变中水,污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项目的这些创新做法被作为样板案例推广运用到全线,并荣获了“江苏省建筑工程绿色智慧示范片区标准化星级工地”称号。

image.png

党建联建,建和谐企地之路

项目党支部依托无锡市建管中心“红杜鹃”党建联盟平台,积极与周边八个社区建立党建联盟沟通群,采取开展座谈会、组织居民代表参观工地活动、上门慰问周边居民等方式,倾听周边居民意见建议,解答各种施工疑惑,回应周边社区居民关切,改进施工管理,搭建起和谐的企地沟通协调平台。连续三年为周边社区、幼儿园区清扫积雪,并在高考期间成立“静音护考”临时工作组和“红杜鹃”高考志愿服务队,为附近考生及家长免费提供矿泉水、考试文具、防暑药品、防疫物品等助考物资。积极组织党员青年建立“红杜鹃”党建联盟青年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方庙社区和玉兰花园社区门铃行动、全员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建设等防疫志愿服务,坚持每天在施工区域重点人行路口进行交通文明引导和街道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无锡经济发展大繁荣。

image.png

用心施工,建民生发展之路

无锡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作为无锡市快速外环南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对构建城市外环快速路体系,完善城市快速路网络布局,提升路网整体效用,强化中心城区与太湖新城联系,推动沿线经济发展,为人民提供美好交通出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建设这条路的初心就是为了让无锡市人民尽快享受到便捷出行的交通运输服务。我们也始终将这份初心内化于每一项施工管理中,尽可能避免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项目书记杨宏认真地说道。

为将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转变思路、主动作为,全面开展减噪降噪行动。一是根据周边市民起居规律,优化施工组织、合理调配各项工序,及时调整施工时间,将旋挖桩、混凝土破除等噪声大的工序施工时间。二是通过增加人员、材料及设备等资源投入,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夜间施工作业,尽可能避免因夜间施工而影响市民休息。确有因需在夜间进行连续施工作业的工序,提前依法合规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及时告知周边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三是现场负责人每天利用项目交班会开展噪音控制的要求和细节培训,提升全员降噪意识,极力减少施工噪音的产生。同步设置专职噪声监督员,按照规定在每日上午、下午、晚上施工期间各进行噪声检测2次,帮助现场负责人根据噪音情况动态调整施工,控制噪音。

项目紧紧抓住“绿色施工”这一主线,以建设绿色发展、和谐企地、民生发展之路为目标,不断创新思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持续保持绿色文明常态化管理,建设低碳施工新标杆、新样板,为同领域市政工程降噪减尘提供有效可行的经验,为助力无锡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助推无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无锡贡献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