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让赣南采茶戏这朵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访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一级演员杨俊

中国网 2023-07-13 09:23:27     

带领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送戏下乡”表演小分队到南康、信丰、龙南送戏下乡32场、复排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名单的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策划实施6月底即将举行的“山歌放飞新思想•初心篇”——赣州市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今年5月底,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在武汉参加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后,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一级演员杨俊马不停蹄,行程满满。

这样的工作节奏很累,但杨俊喜欢这种状态。他说:“虽然累点,但这说明我们的赣南采茶戏有影响力、受群众欢迎,也是群众对文化艺术需求的体现。”

image.png

从赣南采茶戏的普通演员到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的“台柱子”,杨俊20多年来醉心舞台,付出了不为人知的努力。从传统剧目《茶童戏主》《补皮鞋》《大劝夫》《睄妹子》等到新编剧目《山歌情》《快乐标兵》《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一个人的长征》……一部部作品的精彩呈现见证了杨俊的成长轨迹,特别是在以赣南采茶戏创新表现赣南红色题材方面,他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看得见的成绩。

“山茶花”的呵护者

赣南采茶戏是茶农自娱自乐的消遣方式,用以激发茶农的劳动热情,至今已传唱几百年,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两个手指一夹,再转一圈,彩扇翩翩起舞……70后看了赣南采茶戏的这个片段,会联想到喂鸡的动作,从而产生共鸣,但现在多为机械化养鸡,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没有相关生活体验,找不到这种感觉。”杨俊说,传统戏曲正处于现代化表达的瓶颈期,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戏曲的表达作出相应回应,以适应当下的审美趣味。

image.png

面对困境,赣南采茶戏如何在守住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一个人的长征》里,皮影表现马和骡子,花姑唱山歌,邱排长唱新腔,谷小姐唱美声花腔,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为传统戏曲的创新表达蹚出了新路。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赣南采茶戏被誉为“一年四季都在盛开的山茶花”。杨俊是“山茶花”的坚定呵护者、辛勤耕耘者。在《快乐标兵》中,杨俊扮演“小眼镜”,是个大学生,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杨俊用角色的形象生活;在《一个人的长征》中,杨俊饰演“骡子”,为了塑造好人物,他在生活中长期将身子弯下来,还将头发、胡子留长,穿着破烂的衣服研究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家人、朋友觉得他“走火入魔”了。

崇德尚艺的传承者

1979年,杨俊出生在瑞金壬田镇圳头村。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当年,他爷爷那一辈四兄弟参加红军,只有爷爷一人活着回来。他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对红色历史有着深刻地理解。杨俊回忆,在他小时候,当地民间文化生活氛围浓厚,每逢村里有表演龙灯、茶篮灯、跑旱船等传统文艺活动时,杨俊就会和伙伴们一起追着表演队伍看;空闲时,他经常坐在奶奶身旁听奶奶唱山歌小调。杨俊的父亲是一名位热爱文艺的退伍军人。杨俊读小学时,父亲觉得他嗓音好,有艺术天赋,便有意对他进行启蒙教育。

image.png

“在父亲的支持下,1994年,我初中毕业后考上了赣南文艺学校,开启了学艺生涯。”杨俊说,从文艺学校毕业后,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短期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表演学习。1998年,杨俊正式进入赣南采茶歌舞剧院。与此同时,为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他先后考入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深造,并在赣南采茶戏名家华飞、张曼君、陈宾茂、黄玉英等前辈的指导下,逐渐成为剧团的“台柱子”。“赣南采茶戏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在我学艺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老师毫无保留的指导。我对传统剧目的认识大多受教于华飞老师,剧目创新和人物创作方面得到了张曼君老师的指引。”杨俊说。

自2015年担任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以来,杨俊始终以振兴采茶戏为己任。他组织协调实施赣南采茶戏振兴工程,开展赣南采茶戏各艺术门类培训班,培训基层文艺骨干千余人次;每年定期举办赣南采茶精品小戏成品研修班,开设编剧、导演、司鼓、表演、声腔、形体等课程,培训了专业青年演员3000多名;挖掘收集整理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文本52个、唱腔曲牌23首、传统音乐曲牌400余首……

德艺同行,德在艺前。今年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共同授予44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杨俊名列其中。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廖文娜说:“2019年,杨俊所长将自己所获得的人才奖励资金30万元作为‘赣南采茶戏演员培养基金’,对本单位及市剧协为赣南采茶戏作出成绩的演职员给予奖励和学习资助。”

赣南采茶戏的领军者

“杨俊作为赣南采茶戏的青年领军者,对赣南采茶戏男性丑行艺术的提升作出了贡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这样评价。

image.png

近年来,杨俊担任了多部精品大戏的主要角色,是他舞台艺术大实践和大积累的重要阶段,这让他的表演艺术更为成熟,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他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政府艺术最高奖文华表演奖、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名家传戏工程”专家、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由他主演的4部大型红色题材采茶戏《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一个人的长征》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其中,《一个人的长征》还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及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等。

也许在外界看来,赣南采茶戏只是江西赣州的乡土小戏,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也只是为基层创作、演出和传承的一个小的演艺机构。但实际上,在江西采茶戏167个剧院团中,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该所不光是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还以连续30年不间断的精品创作,在全国戏曲院团中独树一帜。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等地广泛流行的跨区域剧种及其众多的分支剧种中,很多与赣南采茶戏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特别是江西采茶戏五大地域流派的13个剧种,都以赣南为源头,其艺术价值和意义突出。

杨俊始终走在探索赣南采茶戏传承发展的路上。“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崇德尚艺,挖掘、整理、利用红色资源,创作出更多采茶戏艺术精品,为江西地方剧种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杨俊说。(章贡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