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一带一路:倾囊相授锻造“米桑铁军”

中国网 2023-07-28 11:21:40     

导读:《史记》中提到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许多有关中亚、西亚包括“条支国”的资料。早在公元7世纪前,中国人称阿拉伯国家为条支,主要是指现今的伊拉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120公里处的萨马拉遗址,众多的中国瓷器碎片被发现。

2010年,中国海油走进了伊拉克米桑油田,参与了为期20年的米桑油田群服务项目。昔日的米桑油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中国海油带来了大量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使米桑油田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伊拉克南部石油经济的“主力军”。

image.png

油田建设、人才先行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像中国海油兄弟一样优秀的安全工程师!自从进入米桑油田工作后,我的中国师傅魏可可把我当兄弟,毫无保留的指导我,让我快速成为‘老师傅’。中国海油的人才培养体系很受用……”外籍雇员Mustafa Abbas Raheemah(穆斯塔法·阿巴斯·拉希玛)自豪的说。

米桑油田的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国海油先进的人才培养计划。由于战乱和长期不重视等原因,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是大多数伊拉克员工的共性。这一情况既影响油田生产效率,也构成了安全隐患。中国海油自扎根米桑后,便把当地雇员的素质水平提升作为首要任务,每年都拿出500万美元用于培训开资。作为国内一流的安全技术服务企业,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技服公司)运用中国海油丰富的油田培训经验,从2010年起不间断地承担着为米桑油田打造人才梯队培养的重任,至今已累计培训伊拉克学员2000余人,受训学员分布在油田各个重要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油田老兵”。

image.png

师徒情深、交融共长

在成为“老师傅”前,穆斯塔法也是个青涩的小伙儿。刚入职时,他总是选择最角落的工位,默默看着中方人员办公,有些手足无措。安技服公司海外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师带徒”环节为穆斯塔法的快速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海油安全工程师魏可可便成为了他的第一任师傅,他们住同一个宿舍,吃住同行很快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兄弟。

一开始,在摸清穆斯塔法完全不清楚QHSE管理理念的情况后,魏可可连夜为他量身制定一套培养方案,决定从现场检查开始,手把手教他写检查报告,从如何描述隐患和整改措施,如何使用制定的QHSE管理体系,直到现场的实操应用。上班时他们互相切磋沟通,在宿舍中还时常进行专业快问快答的游戏。除了工作上的相互支持,生活上他们更加的珍惜彼此。穆斯塔法主动分享当地美食并传授饮食方法,积极推介伊拉克古文化和礼仪风俗,并自愿当起了中方的“翻译官”、“私人向导”,他像一座国际友谊之桥,让中国海油优秀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当地朴实的风俗文化互通交融。

image.png

定制课程、精准破题

2023年6月18日,中海油海外培训课程的第一门《生产工程认证培训》教学在迪拜知识公园会议中心成功开班。在为期30天的训练中,来自伊拉克石油部、米桑石油公司和米桑油田作业机构的生产管理部门15名学员,系统学习了地质油藏、钻完井、油气处理与运输、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顺利通过考试取得结业证书。

“以前我们遇到问题就让外国厂商维修人员解决,收费高还学不到技术。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生动地讲解和毫无保留的技术传授,让我看到了伊拉克人自己动手检修高价值设备的希望,十分感谢中国人的无私和真诚!”本次培训学员领队侯赛因在7月5日中方老师生日时偷偷送上了蛋糕并感激的说。

image.png

阿拉伯语中有一句谚语“求学,哪怕远在中国”,中国也有句谚语“授人予鱼不如授之于渔”。正是这认知中的双向奔赴,促成了中伊双方在能源开发中割舍不断的友谊之基,中国海油打造的“人才飞地”也为一带一路战略增强了民族自信。(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