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守初心 普惠金融润鹏城

中国网 2024-04-01 18:01:11     

3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启动“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以“普聚金融服务,惠及千企万户”为主题,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金融需求,擦亮普惠金融工作的为民底色。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已走过十年历程。

image.png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厚植创新沃土,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集中,新市民群体众多。十载砥砺耕耘,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的指导下,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始终秉持金融为民的初心,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监管总局、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十年来普惠金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金融机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从组织建设、资源投入、内部考核、尽职免责等方面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将普惠金融纳入公司战略,做实“五专”经营机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增强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

监管引领作用强化。监管部门以考核评价为抓手,年初明确考核任务,年中按月监测、按季通报,年末开展小微金融监管评价,建立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督导机制。

政策环境优化完善。监管部门会同政府部门出台惠企政策,推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奖励补贴等政策落地,实施“首贷户”培育工程,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凝聚普惠金融发展合力。

十年来金融服务适配性不断增强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3年末,辖内小微企业信用贷、续贷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占比21.6%、13.1%和70.4%,较2018年末分别提高10.4、8.3和4.0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累计向13.4万户深圳地区首贷户发放贷款超过3500亿元。

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辖内金融机构结合深圳产业结构,聚焦“20+8”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精准发力,加强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外贸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截至2023年末,制造业、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1.42万亿元、1.11万亿元,辖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贷率分别达94%、90%。

金融对接不断深化。辖内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深化“银税互动”,深入推进与地方征信平台、“深i企”、“信易贷”平台的信用信息共享,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连续两年开展“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升级推出“深惠万企 圳在行动”鹏城普惠金融品牌,扎实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主动把优质的金融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十年来金融服务覆盖面显著扩大

基础金融服务发展迅速。2023年末,辖内银行业机构网点达到1976家,保险业机构网点达到818家。物理网点分布广泛,移动支付充分普及,城市社区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企业和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极大提高。

信贷供给稳步提升。2023年末,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30.4%,规模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贷款户数123.41万户,是2018年的4倍。

普惠保险覆盖面有效拓展。长期健康险有效保单超3000万件,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意外伤害险实现全覆盖,新业态劳动者意外伤害保障覆盖人群超30万人。“深圳惠民保”将港澳药械通、罕见病特效药纳入保障范围,覆盖人数超600万人。出口信用保险“大统保”实现对全市中小外贸企业全覆盖,服务小微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

十年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综合融资成本降低。2023年辖内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10%,较五年前下降2.67个百分点。近四年累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免抵押登记费、押品评估费等信贷相关费用8.3亿元。疫情期间,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惠及30.32万户困难企业和个人,延期金额4200亿元。

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发行新市民和老年人专属金融产品,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推进适老化、无障碍金融服务改造。新市民、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人民群众的金融素养明显提高。金融教育宣传活动深入人心,消费者维权机制建立健全,金融纠纷化解方式多元化,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反诈能力增强。

2024年“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吹响下一个普惠十年的冲锋号。十年征程再出发,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服务有效需求、服务民生保障,深化普惠金融内涵,拓展普惠金融外延,规范普惠金融秩序,书写深圳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黄翠珍 深圳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