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百亿项目撑起世界级产业高地

中国网 2022-09-02 16:45:15     

近日,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公布1—7月经济数据: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36.7亿元,增长15.8%。这成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广东的生动实践。

亮丽数据背后,是大亚湾开发区经济稳中求进的态势。在大亚湾石化区,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全面加快建设,总投资150亿元的恒力(惠州)PTA项目计划今年第四季度投产;在大亚湾新兴产业园里,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正在谋篇布局……

三十年披荆斩棘、三十年沧桑巨变,大亚湾开发区从荒芜渔村成长为滨海新城,从进军石化产业到发展新兴产业,谱写了一部壮阔的区域经济发展史。2021年,大亚湾开发区以惠州市2.58%的陆地面积,实现GDP805.7亿元(占全市16.2%)和规上工业总产值2738.7亿元(占全市28%)。当前,大亚湾正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深度融深融湾,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工业投资持续两位数增长

海风徐徐,站在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壳牌”)办公楼顶层上远眺,整齐划一的巨大储罐,纵横交错的管廊映入眼帘……在大亚湾石化区,产业工人忙碌其中,项目建设高效进行。

1993年,大亚湾开发区这个“国字号”平台的成立,为惠州打开了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2002年11月1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在大亚湾畔打下第一桩,宣告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正式落地,吹响惠州向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进军的号角。

如今,大亚湾石化区已成长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和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埃克森美孚、科莱恩、巴斯夫等行业巨头落户,国企、外企、民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在恒力(惠州)PTA项目工地上,项目所有建筑全部封顶,计划今年第四季度投产。谁能想到,在2021年1月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恒力(惠州)PTA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建设年产能500万吨的PTA生产线等,预计年产值达300亿元。作为省重点项目,该项目有利于补齐广东石化中下游产业链短板。

“恒力已与中海油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投产后,中海油生产的对二甲苯将通过管道输送到恒力的原料罐区。”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玺表示,项目可消化上游的芳烃产品,向下游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供应原料,助力惠州延长石化产业链。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挑战,大亚湾开发区的投资热度不减。2020年4月22日,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云开工”。2021年11月8日,埃克森美孚公司向全球通告投资决定,并将一期项目总投资额由55亿美元增至67亿美元。当前,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全面加快建设,已完成地下综合管网工程,裂解炉装置打桩完工。

好项目、大项目接续落地,这是惠州稳步向前的定力和保持上升态势的底气所在!大亚湾开发区坚持“项目为王”,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投产项目抓服务。这从历年的工业投资数据可见一斑:2019年工业投资增长22.9%、2020年工业投资增长33.4%、2021年工业投资增长72.7%……

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已落户项目104宗,总投资250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90%。

“随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和中海壳牌三期乙烯等项目相继开工、落户,预计大亚湾石化区2035年能达到3200万吨炼油和80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大亚湾石化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崔志远表示,在紧抓大项目建设的情况下,引进高精尖企业,延长石化产业链。

数据显示,大亚湾开发区1—7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完成投资总额306.3亿元,增长19.2%。其中,工业投资151.5亿元,增长62.2%;基础设施投资55.9亿元,增长48.5%。

从“大炼油”到强链补链 坚持“一核心三集群”发展路径

在大亚湾石化区里,铺排的管道从中海壳牌延伸入惠州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凯美特”)的厂房内,化工废气就在此净化、提纯,生产出食品级的二氧化碳,最终成为可乐、雪碧等饮料里的原料……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应有之义。”惠州凯美特相关负责人李大海表示,公司正在助力“减碳”,希望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更加环保的产品。该工厂年产量为10万吨,这意味着,每年可以减少1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同样是从中海壳牌“出发”,环氧乙烷等产品经过管道进入科莱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的厂房加工,最终被广泛应用于药品、洗发水、沐浴露、护肤品等护理产品……

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将基础化工产品输送给邻近的下游企业,实现产品就地转换的模式,被称为“隔墙供应”。“隔墙供应节省了大量的仓储和运输成本。”中海壳牌公共事务总监唐凤灵表示,依托中海壳牌稳定可靠、优质多元的石化产品生产供应,与中海壳牌形成“隔墙供应”的客户已有16家,包括巴斯夫、科莱恩、三菱化学等世界知名和行业领先企业,就地转化了其50%的液体石化产品。

“隔墙供应”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更让废水、废气、废渣逐渐实现“吃干榨净”,让产业发展与碧海蓝天兼得。当前,大亚湾石化区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达71%,形成了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碳九等优势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产值1236.8亿元,增长49.5%。

当前,大亚湾石化区坚持“一核心、三集群”产业发展路径,以大炼油大乙烯为核心,发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石化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

今年4月底,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文批复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从国家储备类项目转为规划类项目。5月10日,广东省发改委批复项目核准。“从我们落户到大亚湾以来,各级政府给了巨大的支持。”唐凤灵介绍,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正在顺利推进,该项目总投资520.81亿元,将建设160万吨乙烯和下游共18套化工装置及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

大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的重要力量,将助力补短板、固优势,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比如,中海壳牌PC/DPC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极具竞争力的PC产业链,引领碳二产业链发展壮大;乐金化学三期ABS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ABS生产基地,进一步延伸碳四、芳烃产业链……

“大亚湾石化区基本具备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石化区的条件。”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纪红兵认为,大亚湾应对标新加坡裕廊、荷兰鹿特丹、美国休斯敦等世界级石化区,持续提高下游产品高端化、专用化、精细化、新型化比例,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我国目前有20多种石化工产品产能高居世界首位、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布局,但一些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工装备仍依赖进口。”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谢海峰建议,大亚湾石化企业要聚焦产业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关键环节,加强高端化工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着力补链、延链、强链,使产业链基础更加稳固,努力当好技术创新主力军、排头兵。

从“单核”到“多元” 融深融湾布局千亿产业园区

从空中俯瞰,地形狭长的大亚湾开发区如同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其东西展开的“两翼”,一侧是东接霞涌的石化区,西侧正是临近深圳坪山的新兴产业园。在新兴产业园里,科达利、乙辰科技、环旭电子、敏华工业园、美好创亿、太东科技等项目分布在新荷大道两边。

在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洲明科技”)大亚湾科技园智能制造基地中,纵跨10个楼层的生产车间明亮洁净,近30种不同LED的生产作业正在进行。该基地打通了原材料收货、质检、入库、出库、产线边供料至成品入库、出库等全流程,是LED业内首个全流程柔性智能标杆工厂。

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洲明科技在大亚湾新兴产业园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LED显示屏智造基地和全球最大的MiniLED智能制造基地,通过全面引入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慧物流等技术和装备,不断提升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数字化制造”和“工业4.0”升级。

当前,惠州积极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洲明科技作为LED半导体领先企业,与惠州的产业定位非常吻合,本地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给了我们较好的支撑。”洲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洲明科技入驻大亚湾以来,惠州市、大亚湾区在政策、人才、补贴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工业园区是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意识到产业结构的“长短脚”,认识到石化产业一家独大的问题,高标准布局千亿级工业园区,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大亚湾开发区主动吸纳承接“双区”城市高端产业外溢,探索产业共建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助力大湾区城市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

根据规划,新兴产业园将打造“3+14”产业集聚区和产业组团,包括智能制造、信息产业、绿色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三大产业集聚区,以及十四个产业组团。在北部片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在南部塘横片区,着重发展6G、人工智能等产业,前瞻性布局培育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今年上半年,新兴产业园区实现产值404亿元,增长14.8%。

“几年前刚来时,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只有一条路。现在交通道路越来越便捷,项目越来越多,发展日新月异。”环旭电子项目相关负责人侯峰表示。环旭电子项目从2020年7月开工以来,智能立体仓库、生产厂房、办公楼等相继建成。这是全球前20大电子设计与制造服务厂商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华南区域最大的生产基地,总投资约13.5亿元,一期项目已于去年底试产,二期项目计划2023年6月动工建设。

近年来,大亚湾不仅越来越有“城市范”,也更加有“烟火气”,加速向产城人融合发展。在万达广场、灿邦新天地等商贸场所,购物、消费的市民络绎不绝。透过工地上、车间里、城市中的场景可见,大亚湾开发区正在攻坚克难、奋勇向前,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南海之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