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4-07-12 11:39:19
2024年7月3日到7月5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宁德霞浦“化非遗于有形,拓乡村振兴路”实践队师生一行,前往霞浦一中、水门畲族乡等地开展有关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和推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心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剪纸艺术:非遗传承的同心接力
7月3日,实践队在福建欧美同学会(福建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员,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池璇老师带领下,来到霞浦县第一中初中部,与剪纸非遗文化传承者苏敏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苏敏老师不仅为实践队成员科普了剪纸的历史与现状,还展示了剪纸在婚礼、丧事及宗教信仰等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队员们感受到,剪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软实力。面对传承人日益减少的现状,苏敏老师积极在社区和台湾同胞间推广剪纸文化,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
图为实践队携剪纸作品与霞浦剪纸非遗文化传承者苏敏老师合影
随后,在苏敏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亲身体验了剪纸艺术,感受到了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乐趣,队员们还深入霞浦县博物馆,进一步体验了在青少年儿童中推广剪纸这一非遗传统的活动。实践队成员们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宣传剪纸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同时,他们还希望能将剪纸艺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开发剪纸旅游产品、举办剪纸文化节等形式,为乡村注入新的文化活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霞浦白茶:茶香里的乡村振兴路
7月4日,实践队来到宁德市霞浦县水门畲族乡,与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开云先生共同探讨“霞浦白茶”的发展之路。刘先生详细介绍了白茶从种植、采摘到晾晒、炒制、烘干的每一道工序,展现了匠人精神的传承与坚守。队员们深入探访畲乡腹地,与淳朴的村民们亲切交流,共同见证了在刘开云先生的引领下,白茶产业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这一绿色产业的发展奇迹,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更成功地帮助了33户特困家庭摆脱贫困,踏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图为实践队员与霞浦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开云夫妇座谈
实践队还前往茶园进行实地调研,亲眼见证了野生老树茶园的广阔规模与蓬勃生机。刘先生分享的“看茶做茶,看天做茶”的古老智慧,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共生。他们纷纷表示,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营销平台, 打造智慧茶园与追溯体系提升霞浦白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同心共富梦。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荒野老树茶园里和刘开云先生交流
非遗陶瓷:点亮乡村经济的璀璨明珠
7月5日,实践队前往霞浦县松山街道长沙村,与当地村民及霞浦陶瓷非遗传承人王胤翔老师共同开展了一场以“同心共筑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深入了解了非遗陶瓷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同时池璇老师开展了关于霞浦陶瓷的宣传讲座,号召更多市民关注并参与到霞浦陶瓷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通过与霞浦陶瓷传承人的深入交流,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表示,将积极探索非遗陶瓷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推动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池璇老师开展关于霞浦陶瓷的宣传讲座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化非遗于有形,拓乡村振兴路”实践队的学子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更激发了投身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事业的热情与决心。他们表示,将把所学所感带回校园,共同探索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之路,积极投身到未来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