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心向党 “匠”传世遗】陈练:南音相和八十载

中国网海峡频道 2022-07-18 15:42:48     

【编者按】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就是保护文化的根。为纪念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迎接7.25“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日”,透过非遗传承人“传承晋江经验”,以“匠心”谱写“非遗新篇”的生动案例,寻找非遗传承保护留住城市文化根脉“注脚”,传播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品牌“名片”,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中国网海峡频道,推出“‘艺’心向党 ‘匠’传世遗”泉州非遗传承人主题访谈。

本期访谈:陈练(南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网福建讯 4月27日上午,在位于安溪湖头镇区的泉州南音传习所“霞苑弦管等闲阁”内,90岁的陈练郑重其事地调试琵琶,琵琶上刻有“相和歌”三字,从古旧而包浆可鉴的木质可知,这把琵琶与他相伴多年。他连续呷了三口铁观音,拨动丝弦,时间仿佛凝滞静默,只听一支南音曲目《元宵十五》逐字逐句缓缓淌出,音声萧索而中气足,似有无限沧桑在其中。

image.png

陈练在调试琵琶 林锦旺摄

陈练,又名陈世练,字尚训,安溪白濑乡霞镇村人,出生于1933年。1950年后,陈练先后在银行、供销社等单位上班,直到1994年退休。他自幼习南音,10岁起师承南音名家林庶烟(1880-1967)。工作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专心钻研南音理论,对南音历史、滚门、曲牌、唱法、演奏技艺、乐律等,深有心得,还自己打造南音乐器,为后来开馆授徒打下基础。2018年入选南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录。

对于陈练而言,南音就如同长在他身体里,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他将南音传承视为一辈子的使命,尽管已届90岁高龄,但是对于“承华夏古乐神韵,传泉州弦管正声",陈练仍孜孜不倦,他赋诗以明志:

人生弦管学不尽,海人不卷觅知音。

试问枯叶意何往,化成春泥乃护根。

翻译成白话就是:博深如南音是学不尽的,他希望从教授南音的过程中寻觅自己的知音,他将自己比喻成“枯叶”,即使是风烛残年,也要化作春泥守护南音根脉。

image.png

陈练习惯将南音有关的只言片语手写在纸片上,用各种方式向人展示传播南音常识 林锦旺摄

源流与抢救

翻开陈练编著的《中国南音泉州弦管研究》,起头部分用七言诗句详细讲述了南音的源流,梗概有:

汉统称相和五调,秦汉军民带入闽。

汉末肇基东安县,管辖泉漳厦莆仙。

乐语沿革河洛话,代代相传不离腔。

歌词辞意为核心,曲调音韵如体形。

琵琶洞箫八音和,乐器韵律仿人声。

陈练又介绍,南音在1952年前称为弦管,通俗又叫南曲。南音奏唱有多种形式,整弦排场启曲奏唱是南音的最高奏唱形式,1949年前有重大场合都是举行整弦排场,整弦排场又分成两种,一种是按支头(按祧)启曲,另一种是活支启曲。

他记得,安溪最后一场整弦排场是在1948年湖头问房大厝奉祀“关帝公”点灯时举行的,至今已经74年,面临断层,属文化遗产抢救项目。

“整弦排场之所以濒临失传,一方面因为自古以来,南音整套的曲簿都在先生手里,过代传给得意门生,一般人见不到。另一方面,整弦排场需要一支过硬的南音队伍,并且需要反复排练。”陈练正好有这些材料,为了将手中的整弦排场曲簿再现出来,他召集了22位启蒙学生,从2018年3月开始,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排练。

“前辈老先生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要把关、整理、出版,传承下去……”陈练表示,他整理、校对、编辑《中国南音泉州弦管研究》,就是希望把整弦排场等传统高级形式代代传下去。

image.png

陈练近照 林锦旺摄

师承和授徒

师承,是非遗代代相继的“内核”。谈到自己的师承,陈练眼神随即里流露出感激崇敬之意。

他师承南音名家林庶烟。林庶烟生于1880,卒于1967年,永春蓬壶人,师承林末仪,曾往台湾、新加坡当倚馆先生,后因家乡从事南音授徒。学生追及永春、安溪、德化、南安、大田五个县,如林凤雏、潘诗道、陈练、陈连成等。

陈练跟随林应烟学习南音六年,学习套曲、散曲近二百首,指套十八套、谱套口套,另学习花琶、正弦、调音、弦等、熟练南音各种乐器指法技艺。

在青少年时代,陈练便扬名安溪和永春。解放前每年在安溪、水春两县庙会,他特别记得,在1947年和-1948年两年正月十七日,随恩师林庶烟在湖头李氏大厝“整弦排场起曲奏唱",称“打擂台”,霞山社南音各场为邻,其时十四五岁的陈练已是主唱和弹奏芘琶之一。

他说,传统的弹奏琵琶必须先净身、焚香、坐姿、持姿、线路、指路、指法、节奏、速度、音质、效果,必须规范,一丝不苟。其他各乐器也均有规范、南音唱念,(唱工)从发声、叫字、做韵、加花、收音都有规则。

“简单说,发声准、叫字明、傲韵清、加花嫩,嫩收音圆”,他兴致勃勃地说:“当然,喝腔艺术是无止境的。”

1982年陈练开始授徒,先后在家乡一下镇培训二批南音学生 100 多人,而后在剑斗镇、湖上格头、湖头溪美湖头郭山、龙门枋头、城厢经兜、南安石井,慈山农校南音中开班。并在泉州育校等开馆授徒,常年在佳办寒暑假期间开办南音班,共授课的学生有千余人,有 120余的学生已学握南音吹拉弹唱技艺,为泉州鲤城五个南音社输送奏唱员 33 人、为安溪、水养、晋江、高甲戏输送演唱员 10人。

他比较出色的学生有:李清华,获青年演唱家一等奖;陈国伟比较全面掌握南音艺术,已在安溪、魁斗、安溪十二实验小学开南音课;陈振梅、李博诗为泉州师院研究生;陈倩倩,厦门大学音乐系毕业在海沧学习开南音课;白云娟在泉州鲜城组建集贤宾南音社等。

image.png

陈练自制的琵琶之一“相和歌” 林锦旺摄

收藏和出版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陈练开始研究琵琶和调音,同时研究南音音律。30 多年来,研制琵琶80多把,调音 40多支,部分出售和赠送学生,现存30多把。

他说,研制琵琶,他从音律看原书,用“三方损益法”,琵琶虽不会还原,但符合李光地乐书说的原则。

除了研制外,他还收藏各种旧琵琶、二弦、调音、二弦等旧乐器和旧曲薄。琵琶有明转“塞上鸿”清朝“玉波”“杏花村”“秋鸿”“嘎击鸣球”,民国的“秋夜”“游鳞”“龙凤”等八把,及三弦、二弦,调音有 10多把。

除保存先后的南音曲薄外,从1960 年代开始,陈练便搜集购买南音曲谱,有指套谱、谱套谐、套曲谱、散曲谱、有石印、油印,多数是手抄本,共 36 本。

1992年开始整理编辑、校对,经十多年努力,于 2007 年按五个只头,套取形式,由安溪县委宣传部列为文化丛书,由作家出版社山版四卷“弦管套曲”1200 首。2010年由安溪白濑乡政府出版《泉州指谱全集》指套50套,谱套19套。

从收集整理曲谱的过程中,陈练深有感触,明清民间南音都有所变化,解放后几十年也在变化,继承人必须为保存、维护泉州弦管“正声”而殚精竭虑,才能树立传统以“曲多为荣,曲高为贵”的风气。

“南音不止是世界音乐最古,还是最美”,这是结缘南音80载的陈练一生的坚守。他将世界著名音乐家眼中的“南音之美”谨细恭书,贴于壁上,时时向世人展示,他愿意为泉州弦管“正声”托付余生。(林锦旺 许泽龙 林颖杰 陈伊铭 李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