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4-05-21 09:04:20
5月19日,湖北通山大畈“枇杷小镇”,通山县第六届枇杷旅游节在这里盛大举行。
山坡上,枇杷树连片成荫。果园里,饱满的黄金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慕名前来的游客正在体验着采摘的乐趣。公路边,停满了采购商的大小车辆,随时满载而归。
看到眼前的情景,通山县枇杷协会现任会长袁昌生心生感慨:“‘枇杷小镇’能有今天的发展,与‘枇杷法庭’多年来提供的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分不开!”
袁昌生口中的“枇杷法庭”,就是通山县人民法院大畈人民法庭。
帮扶,从“路边摊”售卖到专业合作社经营
通山地处鄂东南幕阜山脉北麓,境内富水水库流经该县5个乡镇,集“库区、山区、老区、边区”为一体的大畈镇,是该县富水水库水域面积最大的乡镇。镇内大坑、西坑、隐水等库区村民借助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种植枇杷、柑橘等果树。
枇杷味美但季节性强,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通,一直以来,大畈库区的村民都是依赖“路边摊”售卖。
2010年8月,有着多年枇杷种植经验的大畈镇大坑村青年袁观强看到了“商机”,带领一批农户牵头成立了大畈镇首家“枇杷专业合作社”。
枇杷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入社农户信心十足。可不久,袁观强却皱起了眉头。
原来,在合作社成立初期,涉及林地及土地流转纠纷、销售买卖纠纷和劳务纠纷也慢慢凸显出来。
而就在此时,通山县法院大畈法庭的干警“找上门”来化解纠纷,为刚成立的枇杷专业合作社“保驾护航”。
2020年春,合作社为建枇杷产业深加工基地,在土地流转时与村民发生纠纷。大畈法庭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镇政府、司法所,上门向村民释法明理,化解了村民们心中的疑虑。最后,在不懈努力下,双方就土地流转问题达成了一致。
“枇杷产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村民的土地看似有一定冲突,但只要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利用好了,就能实现双赢”。大畈法庭庭长刘益如是说。
今年4月12日,枇杷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销售渠道接到一份大额预购订单,对方求购5000箱枇杷罐头。因交易数额较大,为防止货款拖欠,袁昌生拿着合同来到大畈法庭,咨询有关买卖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庭长刘益向袁昌生介绍了买卖合同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与交易风险。
袁昌生根据法庭给出的合规性审查建议修改了合同细节和附加条款。一周后,这枇杷罐头货款及时回笼。
“从源头化解纠纷,把法庭打造成服务枇杷专业合作社及社员和农户的‘便捷驿站’是我们的初衷。”通山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晓丽说,十余年来,大畈法庭全力保障辖区枇杷产业发展不遗余力。
守护,从绿色食品认证到知识产权保护
枇杷种植在大畈已经有三百余年历史,大畈枇杷个大味美、汁多肉厚,有“黄金果”美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枇杷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枇杷产量也随之增加。枇杷成了大畈镇水果种植的“支柱”产业。
看到大畈枇杷如此有“名气”,县内市外一些水果经销商“盯”上了大畈枇杷,也将本地产的枇杷冒充“隐水枇杷”“大畈枇杷”对外出售,此举严重影响了“隐水枇杷”“大畈枇杷”的口碑,时任通山县枇杷协会会长袁观强为此伤透了脑筋。
“朱庭长,帮我想想办法。”
“袁会长,我也正是为此事来找你商量。”
袁观强和果农们的担忧也正是大畈法庭干警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大量的外地枇杷冒用大畈隐水枇杷对外销售,影响大畈隐水枇杷品牌信誉和可持续发展,致使大畈枇杷产业发展面临危机,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如何保护好“大畈枇杷”这一地理标志产品?
大畈法庭干警在思考:地理标志产品蕴含着区域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是对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保障。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不仅涉及知识产权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利益,也涉及地方特色品牌建设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经过调研走访,在上级院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6月,时任大畈法庭庭长朱必辉协助袁观强将“隐水枇杷”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6年11月,“隐水枇杷”成功入选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1月,“大畈枇杷”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认证。2021年2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隐水洞+图形”商标通过“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
有了法律保护,从此,“大畈隐水枇杷”品牌越叫越“响”,大畈枇杷在市场上十分畅销,这一特色水果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果子”。
大畈法庭干警通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力通山大畈水果特色产业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服务,从牵线搭桥到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枇杷产业要做大做强,种植技术是关键。早在14年前,通过大畈法庭的牵线搭桥,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专家工作站成立,华南农业大学林顺权教授领衔国家级枇杷研究团队驻站指导,专家团队围绕枇杷品种改良,标准化栽培,大畈枇杷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枇杷产业实现了提档升级。如今颗粒饱满,香甜可口的“大五星”“早钟6号”等已成本地特色枇杷品种,从枇杷鲜果衍生出的枇杷酒、枇杷肽、枇杷膏、枇杷饮料等系列产品,持续延长了枇杷产业链。
“要不是大畈法庭的法官出面帮我们‘摆平’,我们这条枇杷园的产业公路就要‘泡汤’。”通山县枇杷协会副会长、通山隐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七松深有感触。
2023年之前,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所属的各个枇杷园分散在各个村落,仅靠山林中的羊肠小道相互连接,枇杷采摘运输成本高。为方便采摘运输,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县里决定新修建一条5公里长,连接各枇杷专业合作社下面各个枇杷园的通园公路。为尽快修建好这条枇杷产业的致富路,施工方先期对该公路进行了硬化施工,并计划在当年年底前完成该路的最后的“刷黑”工程。
就在施工方在为公路铺柏油浇筑施工当天,附近部分村民以修建该公路前存在迁坟、林木补偿等纠纷为由,堵路阻止施工。
正值中午,天气炎热,13辆大罐车装满沥青,罐车内的沥青如不及时倾倒铺设,将会凝固造成4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接到袁会长的求助电话后,庭长刘益第一时间与镇派出所民警一起上门与村民释法明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阻碍公路施工的利害关系。在法庭干警和派出所民警的共同努力下,村民被劝离开,公路铺柏油浇筑施工继续进行。
几天后,刘益又和派出所民警一起找镇村及有关部门协调,跟踪化解村民因迁坟及林木补偿引起的矛盾纠纷,这条通往致富道路的枇杷园通园公路按时完成“刷黑”并交付使用。
抓前端、治未病,快捷、高效化解纠纷。多年来,通山县人民法院大畈人民法庭围绕枇杷、橘子、橙子等当地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创建“枇杷法庭”,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枇杷等水果产业链上,截止到今年4月,大畈法庭未发生一起涉及水果产业纠纷的案件进入诉讼领域。
“大畈枇杷是通山的一张名片,十余年来,大畈法庭的干警一茬接着一茬为大畈‘枇杷小镇’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司法力量。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好‘枇杷法庭’这个品牌,更好地为枇杷小镇的专业合作社和经销商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司法服务,为枇杷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通山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邱剑军说。(游晓春 袁立新 成丽娟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