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构建跨区域共同体教研,上海恩施携手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 2024-07-22 16:26:30     

7月16日,由上海黄埔—湖北恩施组成的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在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召开了一场基于线上线下的主题教研活动。活动通过深刻和广泛的对话与实践,促进了两地教师之间的智慧交流和经验互鉴。上海黄埔区和湖北恩施市将联合构建跨区域教研共同体,携手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金羿线上参加会议并讲话,恩施州教育局副局长周文忠、副局长马晓艺,黄浦区教育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邢至晖,上海交通大学董传良教授、牛津大学研究学者方兆玉博士等专家在恩施现场参加会议。恩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发表致辞并主持专题报告会。活动现场300多位校长参加,线上吸引了全国各地8万余人聆听报告。一起教育科技提供线上技术支持。

加强跨区域教研,为区域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在线上致辞时表示,本次会议将深刻探讨教育数字化下区域教研为教育各方面发展和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通过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推动教育教研工作质量提升,教研工作模式转型,将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地方教育连接起来,建立为跨区域的教育共同体,以强扶弱,以强带弱,为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找到更加合适有效的路径机制的方式。围绕数字化转型,还需把握好教育的三个问题,第一,教育的目的和本质要以育人为核心;第二,教育数字化的数字力量不容小觑,同时也要关注数字资源的治理、积累等问题;第三,教育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师教育管理、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全面推进。

陈院长表示,“上海黄浦区通过多年探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为恩施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模板和示范,呼吁更多地方向上海黄埔区借鉴学习,结合地方教育发展及实际和教研工作等方面,各方共同探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金羿在致辞时表示,两地的主题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了数字教学的众多关键领域,促进了不同区域教师之间的经验互鉴和智慧交流,更开辟了一条东西部基础教育界通过学科教学研究搭建专业交流平台的新路径。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构建跨区域教研共同体,为两地教育行业从业者提供了一个跨越地域限制、共享教育资源、交流教育经验的宝贵平台。在沪鄂两地的共同努力下,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将不断深化内涵、再结硕果。

在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副书记、副院长邢至晖以《数字化转型名师工作室为抓手,推进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沪恩教研共同体应当是以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为目标的东西部联盟,共同研究核心教学问题,并转化为实证研究课题。他说,跨区域教研共同体还应践行“研训一体”,凝练集体智慧,共同承担创新教育项目,减少认知负荷和试错成本,不断促进教育实践反哺课堂。

在智能化学习时代,未来教育中学生需具备多方面能力,其中两大核心能力是问题解决力和创造力。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学者方兆玉表示,未来学习更是跨学科、跨模态、跨尺度的复杂系统学习,也是人机统合心智的认知交互、多智能体复杂系统。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索数字教学实践

在专题报告环节,来自上海的各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代表就各自数字教学实践先后做了主题分享。来自上海市大同中学的周晓莹老师,分享了Plus智慧学习空间的构建与探索,实现了六大创建成效,包括业务与应用融合、智能精准教学、智能资源供给、智能作业测评、个性评价反馈、智慧校园管理等方面。她认为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设计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构建一个灵活、多用途、高效互动的综合学习环境。

上海市尚文中学的龚笛老师,分享了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翻转课堂的创新实践。以“线上线下融合式”为核心的翻转课堂,重新调整了学生课堂内外时间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课堂上则专注于解决问题和深化理解。

上海市实验小学的丁勇老师则以小学信息科技为例,分享了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单元教学设计以大情境、大问题、大项目来开启单元,运用学科的思想方法来理解知识,通过持续性评价来发展素养,设计进阶实践活动来激发儿童兴趣,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李莹莹老师,分享了利用在地资源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五个策略。在内容选择上凸显实践性与生活性,启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长环境作为学习场所,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在地资源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借助在地资源在设计中教师将活动与课标统整起来,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设计中得以体现,并基于学科的理解,揭示出学科的本质、独有的视角以及探究世界的方式。

数据驱动精准教研,推动课堂变革

上海市黄埔区教育学院质量监测与信息资源中心主任唐军,围绕学情的数据治理和学情数据治理策略及调研进行了分享。上海黄浦区自2009年提出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办学目标。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坚持了长达10多年的学情调研工作,通过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自我感受,为区域办学行政决策和教育服务提供实证依据。依据区域学业质量监测平台,学科教研员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对学科调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改进方案。

上海市黄浦区劳动技术中心教导主任陈莹分享了设计思维是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论。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实践说明,设计思维要以“人”为核心,发现真实的问题,并用设计的方法来解决。通过不断构思、原型、评价并不断迭代,最终找到问题解决方法的创新过程。

上海市黄浦区中华路第三小学周德奉老师分享了数据驱动教学,智能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精准教学实践案例。通过收集、分析和应用各种教学数据,来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模式。并以智能运动手环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为例,展示了数据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教学评价更加精准,教学反馈更实时与精准。

来自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谭律歧老师认为,基于教学行为分析的精准教研,可以为学校的精准教研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以高品质课堂诊断分析平台为例,借助AI对采集的行为数据进行解构、识别,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将底层数据转为符合教育情境的评价指标。教师将课堂视频上传后,平台会进行智能化分析并形成报告。观课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自我研修的方式,能帮助教师直观看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记录个人教学成长轨迹,成为自我研修的重要资源。但在应用的过程仍要抱有审慎的态度,技术无法解决一切问题,真正推动课堂变革的还是教育者的实践、创造与智慧。

随着义务教育段中小学全面使用新教材,全面推进“双新”的实施,此次上海黄埔教师团队与恩施教育界的主题交流活动,通过更直接的思想交流、更深入的问题探讨、更具体的理念实践,将有力促进区域教育在新时代得到高质量发展。上海黄埔—湖北恩施跨区域教研共同体的面对面交流,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推动教育的发展,并寻找适合各自地区特点的教育发展之路。未来,在沪鄂两地的共同努力下,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将不断深化内涵,继续携手前进、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共同开创教育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