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小菜地”变“大花园” 社区特色微法庭展实效

中国网 2023-03-04 11:20:43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入驻小区不断增多,且都实行全物业管理,居民与物业公司、居民与居民间的矛盾也日益增多。生态城某物业项目是一个全别墅小区,小区绿地有个拖了三年之久的“老大难”问题。一位业主种菜兴致高,不仅将菜种满了自家院子,还种到了公共绿地。物业公司多次上门劝说,但业主拒不配合且情绪十分激动,公共绿地被侵占长达三年时间都没有得到解决。

二、做法与经过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法院为妥善化解社区纠纷,专门打造“社区特色微法庭”,“讲情理”的人民调解与“释法理”的法院调解在这里融合升华,围绕把调解工作做精、做深、做透,在打造调解团队、创新调解方法、完善调解机制方面出实招、见实效。社区微法庭了解情况后,调解员在法官的指导下形成了调解方案。为提高调解效率,调解团队积极与业主联系,实行一线工作法,主动到小区与业主面对面了解情况。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团队以打开心结为着力点,将司法话语“生活化”,得知业主只是种菜久了有感情之后,调解团队在尊重差异、兼顾民风民俗基础上,通过“释法、说理、换位、交心”与其耐心沟通。

经过调解团队三四次走访谈心,沟通疏导,该业主认识到小区环境好,不能被自己的“小菜地”耽误了,主动提出铲除菜地,恢复公共绿地。后物业工作人员在这块绿地上种上了颜色各异的月季花,这位业主则成了月季花园义务园丁,小区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环境优美、绿意盎然,还多了一片多彩的月季花园和一位义务园丁。

庭审观摩

三、成效与反响

该案件得到了天津市委领导的批示,并与生态城社区微法庭一并作为天津法院代表拍摄成“中国法院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天津法院微法庭解决大问题”宣传片,刊载于最高法院微信公众号。同时,该案例已被评为天津法院一站式建设典型案例。

四、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小区公共绿化用地被占成了小区治理难题,扰乱了小区的整体居住环境,损害业主的共同利益。又因违规占用公共用地业主的调解意愿较低,导致该类纠纷处理难度较大。该案调解过程中,滨海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局,采用“指导法官+特邀调解员”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邀请群众经验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加入调解队伍,深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对诉前调解工作提供法律指导,化解矛盾纠纷时解法结、解心结,达到“1+1>2”的效果,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调解“一人一事”,和谐“一城一区”。

菜地调解

五、探讨与评论

面对新时代改革发展深入推进,诉讼案件持续上升,矛盾纠纷呈现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纠纷主体多元化特点。人民法庭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模式,把资源向前端集中,把力量向基层投入,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社区微法庭的创设,除有效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外,更是从社会治理的大局出发,以诉源治理为导向,以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为目标,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滨海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诉调对接长效机制,将人民法庭与驻地党委共建设立集多元解纷、诉讼程序指导、普法宣传于一体的“社区特色微法庭”。

(一)党建引领,协调联动。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微法庭”在落地推进过程中需要法院、司法局、社区等多部门联合,分工负责,相互配合联助,以此共同推动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社区特色微法庭”团队搭建即是滨海法院在生态城驻地的人民法庭(中新生态城环境资源中心法庭)与新区司法局沟通,协调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入驻生态城环资法庭,同时与区公信调解中心对接,引入公信调解中心的调解团队驻庭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协同打造社区特色微法庭。“讲情理”的调解员与“释法理”的法官组成专业互补、各有所长的团队。

(二)应用智慧成果,拓宽调解途径。智慧司法的推进为构建社区微法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已不局限与对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促进了司法机制运作方式的重塑。在智慧司法的应用过程中,“社区特色微法庭”开启线上、线下“双程”调解模式:互联网调解室可直接连接远程司法服务站,为当事人提供在线调解;线下则是在法庭中设立人民调解室,调解员可以与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实现法官、调解员与社区随时连线,及时解纷,切实将司法力量向基层延伸,着力维护辖区稳定,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家门口”就地、高效、便捷的解纷服务。

在线纠纷化解

(三)节省诉讼成本,优化司法服务。微法庭致力打造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平台载体,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促进纠纷实质性解决。对于经过微法庭调解的案件,一方面积极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内容,一方面协调立案庭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积极组织身处两地的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法庭再次对申请事项进行确认,并及时作出民事裁定书。“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在节约司法资源同时,最大程度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为创新诉前调解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2022年,社区特色微法庭调解案件1112件,调解成功439件,司法确认4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