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关系走过一甲子,法国还能引领欧洲对华友好吗?

中国网 2024-02-02 14:48:19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60年前的1月27日,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走过一个甲子之后,中法关系当前处于怎样一个水平?在对华“脱钩”声浪四起的西方世界,法国对于欧盟具有怎样的影响力?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现在是否还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远见呢?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专家杨成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董宁 摄)

中国网:杨老师您好,首先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邀请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杨成玉:

主持人您好,各位网友好!

中国网:众所周知,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在过去的60年当中,中法关系也是起起伏伏。能不能请您简单为我们梳理一下中法关系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时刻?

杨成玉:

围绕着中法关系,其实我们不得不谈到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这么一个留法勤工俭学的运动,在“五四”运动之后,大批革命的先行者到了法国开展勤工俭学,前后大概有1600多人参加了这个运动。

在法国,因为当时法国处于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期,所以新中国非常多的领导人在法国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发现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中国救亡图存。所以我认为,最早期的法国对中国的影响就是勤工俭学运动,然后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之后因为我们新中国有不少领导人,包括周恩来邓小平,都有在法国的经历,所以对法国不管是从个人来说,还是从两国的关系来说,还是有促进作用的。因此,就有了我们最早期的中法建交。

发展到这个70年代,比如说1975年,应法国的邀请,我们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对法国开展了访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对西方国家的首次访问。在访问的过程中,邓小平参观了当时法国重型卡车制造厂,包括原子能机构,这些都为推动后续的中法合作奠定了基础。比如说它带动了万辆卡车进口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比如说参观这个原子能机构,为后续中法在民用领域的核电合作也奠定了一个非常高的政治基础。

发展到90年代,比如说1994年,江泽民主席访问法国,这个是有历史意义的。这为后续中欧之间建立紧密的一些合作、深化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是奠定了基础的。

至今来说,整个法国,中法之间的建交带动了后续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的合作,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带来了非常长足的促进。

中国网:那么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在整个西方大国和中国相处的过程当中,法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杨成玉:

首先来说,围绕着这几十年的中法关系来看,中法关系是有高度的政治引领性的。比如说中法基本上所有的合作都是建立在中法领导人高度政治互信的基础上的。我们也看到,近几年中法元首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频繁的。比如说在疫情期间,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不管是通话也好视频(通话)也好,这个频率都是保持在与西方(国家)元首(交往)的前列的,保持着高度的政治互信,可以说为后续中法关系在各领域的合作都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比如说中法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也是我们所说的"五常"国家。中法在这个领域上,它是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去讨论一些全球问题,或者说一些热点问题。这些是区别于其他西方国家的,也就是说中法之间围绕着全球性的问题开展对话 这个基础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中法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合作),都是走到了前列的。

除了这个双边关系之外,还有中欧领域。法国作为欧洲的核心国家,它在中欧关系上也是有这么一个比较促进的作用。所以我们整体来看,中法关系区别于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双边关系,它不仅有双边关系议题的讨论,也有中国跟欧盟这两个市场、两个文明之间的对话的讨论。在这个基础上,中法之间还有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对话、交流和合作。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了高层交往。我们知道去年4月马克龙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而去年11月底,中法高层互相通电话,共同表示要坚守建交初心,推动中法关系更上一层楼。那么中法两国在政治关系和经贸往来方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还有哪些不足的方面?

杨成玉:

其实我们先开始看政治关系。中法近年来的政治关系,我们就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高度的政治互信,这也是中法关系的基础,就是领导人之间通过各种方式的对话、交流,开诚布公地去谈论一些事情,双边之间的往来也是非常密切的。近几年来,中法之间的这种政治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中法经贸领域的合作,比如说去年中法经贸领域的合作也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包括贸易方面、投资方面,都是处于非常好的状态。特别是在我们近几年说全球化有所倒退,就是说出现了美国为首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情况下,中法双方都是在捍卫自由贸易、捍卫多边主义,在这个方面也是达到了非常强的默契。

中国网:那么中法双方要使双边关系更上一层楼,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呢?

杨成玉:

其实中法关系整体上来说就是基于中法元首的互信——高度的政治互信,去促进双边经贸往来深化的过程。从这个过程出发,法国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当然它也有非常多的对华经贸的诉求,比如说要解决它的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也就是促进中国进口更多的法国产品。

在这个领域上来说,其实我们也看到了,我们也在挖掘更多的法国的优势产品对华出口。比如说我们连续举办的进口博览会,比如说在2019年进口博览会上,法国作为主宾国,马克龙在访华期间出席了进口博览会。在这个领域,其实我们可以挖掘的法国的优势产品还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法国的优势的农产品。比如2019年在进口博览会上,在中法元首的见证下,(两国)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也就是我们认可法国具有优势的地理标志的产品,我们在中国市场上对它给予保护,也是促进法国有优势的这些地理标志的产品,特别是农产品,进口到中国的市场上来。其实在解决这些贸易逆差,进口更多的法国产品的方面,我们其实还是做了非常多的努力的。

另一方面,在投资的方面,我们陆续有企业到法国去参与到直接投资的领域去,在法国去投资,比如说我们的三元牛奶,比如说我们的山东高速在法国投资一个机场。其实整体上来说,在政治领域或者说在经济领域,中法关系都在顺利发展。

中国网:您刚才也一直提到,中法两国在政治上是高度互信的,但是在经济或者说在经贸上,法国在中国的存在感好像不如美国、日本、德国,甚至不如韩国那么强,那么中国产品在法国市场的影响力怎么样呢?

杨成玉:

这个主要是基于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者说是它的优势产业所决定的。其实我们看,之所以法国的产品在中国的存在感远不如德国的产品,是因为德国的产业优势集中在机床、交通运输设备这些领域,这些领域是我们中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必需的一些产品,也是需求量比较大的产品。比如说德国的机械、德国的汽车,所以它的存在感会比较高。

但是另一方面,法国的优势产业集中在科技含量更高一些的大科技的领域。我们中法合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项目、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比如说民用核电领域,比如说航空航天领域,比如说生物制造领域,这是中法合作比较大的这么一个特点。这些领域对于我们普通民众来说存在感比较低。但是站在一个国家建设的角度来看,比如说1987年从法国引进技术,然后法国动用它的最优惠的贷款援助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也是开创了中国对外高科技合作的先河。就是说我们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法国依然是以它比较有特色的产业方面对中国进行合作,对于中国建设的促进作用不亚于其他国家,只不过就是说我们普通民众感受不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做客中国网访谈间。(董宁 摄)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的北京大兴机场,它的整个巡航系统、通讯系统都是来源于法国企业的合作。所以说这些领域我们普通人生活中看不到,但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亚于跟德国、韩国之间的这些合作。这是中法合作的特点,是基于大项目的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这是主要的特点。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近几年来,中国的产品走入到法国的市场是比较多的,因为法国它有自身的经济上对中国产品的诉求。比如说中国的产品性价比较高,可以满足法国不同民众生活上的需求。我观察到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比如说电子产品(进入法国),小米也在入驻香榭丽舍大街,其实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的产品、中国制造产品在法国销售。

中国网:根据报道,前不久法国还挑头要求欧盟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汽车等行业进入欧洲市场。那么您怎么看待中法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的一些摩擦呢?

杨成玉:

法国在经济政策上历来有相对来说保护自身产业的这么一个传统,特别近几年来法国的这么一个产业的政策,在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主要来源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法国也认识到自己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自己的供应链是非常脆弱的,以至于在非常多的重要产业方面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在极端情况下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所以在当前的这么一个后疫情时代,它要加紧去培育或者说去回迁自身的一些敏感性的产业。这也涉及到法国自身产业的思想。比如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它认为未来是要进行能源转型,特别是在交通运输设备领域,要进行新能源的更倾向绿色的发展。因此它认为自身的汽车产业也需要这么一个转型,它也有一些在产业上的保护主义的思想。

但是我要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法国的,包括欧洲现在一系列的这种去风险政策,是基于自身去应对极端情况的政策,它不具有针对性,相对于美国的对华遏制这些政策来说,它不具有针对性。

中国网:所以法国它其实是出于对自身产业的一种保护,和一些西方国家的“脱钩”还是完全不同的?

杨成玉:

对,它还是比较强调国际规则和自由贸易的。

中国网:您刚才也提到很多次,法国对于中国来说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在西方世界当中一直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法国还是欧盟的“领头羊”。那么现在法国对于欧盟有多大的影响力呢?还能否推动欧盟采取对华友好措施呢?

杨成玉:

我们整体上来看,这几年欧盟的一系列的经贸政策,特别是对外的经贸政策,基本上都有法国的影子,也有学者谈到这是欧盟政策法国化的过程。比如说欧盟在推动投资审查、在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这些方面,其实都是有法国的理念,或者说也是法国早期推动的结果,只不过就是说通过法国的政策、通过法国的理念,然后在欧盟层面上进行了政策上的推动。

所以说近年来欧盟的政策,其实法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彰显,特别是在当前的欧洲,在它越来越碎片化、政治上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特别是默克尔荣退之后,马克龙一直以欧洲一体化的旗手、推行欧洲战略自主的推动人的身份出现,他也提出了非常多的欧盟改革的诉求或者说议题。比如说设置欧洲军队、独立的国防、独立的欧洲防务的这些政策,其实都是为欧洲进一步的一体化的发展,对外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声音去推动的。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法国对于欧盟的话语权是在上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下,其实中欧关系虽然面临着一些波折,但是整体上来说,中法关系保持着非常高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习近平主席跟马克龙总统之间密切的互相交流、对话的渠道是非常畅通的。在这方面,其实良好的中法关系可以推进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中国网:那在对华关系上来看,法国对于欧盟乃至对于整个西方世界能够发挥怎样的影响或者作用呢?

杨成玉:

首先它分为不同的一个层面,比如说在双边关系层面,日益深化的中法关系肯定会为其他的欧美国家形成一系列的触动,这是双边层面。然后在对欧层面上来说,法国在欧盟的话语权非常大的背景下,确实可以为深化中欧关系带来一些正能量。第三个,在全球治理层面上来说,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考虑)的这些背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中国跟法国始终有捍卫多边主义,包括国际规则的多边主义的传统。在这个问题上来说,确实中法关系在对话领域,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议题,中法共同推动这些议题。此外,在全球热点问题上,中法之间也是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密切的沟通;在非常多的局部热点问题上,也有一系列的共识。所以我认为中法关系是在多维度地去维护以至于达到双边互利共赢、欧盟层面上稳定、在多边层面上去推动繁荣发展的这么一个态势。

中国网:我们了解到您曾在法国留学过,后来又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了一段时间。那么在普通的法国老百姓眼里,他们对于中国或者说中国人有一个怎样的印象呢?

杨成玉:

其实对于法国人来说,中国其实是离法国非常遥远的国家。但是现在在法国的人口中,中国人的比重或者说华裔的比重越来越大了,特别是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像以温州人为代表的中国人在法国经商,在法国经济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就现在整体上来说,我认为法国普通民众对于中国,其实第一是非常好奇的,因为相对于欧洲国家、相对于美国,对中国的陌生感还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社会发展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第二,从七八十年代到法国去经商的特别是温州人的身上,法国民众也看到了中国人的勤劳勇敢、敢闯敢拼的精神。这个精神其实他们就看到这些温州人从白手起家,然后到现在在法国有产业,在生活上、在财富上,平均来说远高于普通的法国民众的这么一个情况。因此对于中国人的勤劳勇敢的精神还是非常敬佩的。

中国网:我们也知道,近些年来以英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抵制中国的文化活动,甚至关闭了一些孔子学院。那么对此,法国的社会、法国的政府是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杨成玉:

法国还是一个相对来说非常多元的国家,就是说任何一种文化,在法国来说还是对一些民众有吸引力的,法国政府对于这些文化领域的合作还是持比较开放的态度。

我也看到我们中国的孔子学院在法国也有大量的分布,还有中国的文化中心也在巴黎运营了很多年。比如说我前几年到过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其实他们每周都有各种各样的展览,有各种各样的中国电影的播放。这些活动吸引了非常多的法国民众,各个阶层的、各个年龄段的都有。而且我也观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法国青少年也开始学习中文,通过学习中文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积极信号。

中国网:其实文化交流也一直是中法双边合作的一个亮点。那么中法文化交流有哪些突出之处?未来的潜力和发展的空间在哪里?

杨成玉:

谈到文化交流,我们可以看到中法今年60周年,官方定义的就是文化旅游年。在这个方面,其实我们又要谈到法国的优势产业,法国优势产业之一就是旅游。法国是吸引全球游客最多的国家,在吸引旅游方面,法国政府确实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从这方面出发,因为法国今年还有奥运会,以奥运会为契机,去拉动自身的旅游。我也看到法国现在积极在做的一系列的事情。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游客占到了法国吸引外国游客的第二位。在这种情况下,后疫情时代,怎么样去重新吸引中国游客到法国去旅游,也是法国旅游行业比较关注的事情。

那至于中法文化合作来说,我们就是站在两个文明之间互相吸引这么一个层面上来看的。确实,中国文化对于法国的普通民众来说,吸引力非常大。但是同样,法国文化对于中国的部分民众来说,同样具有吸引力。怎么样去宣传对方的文化,在这个基础上推动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其实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

中国网:像您说的,今年不仅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还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也是法国即将举办奥运会的这样一个年份。所以在这特殊的年份当中,中法也将携手举办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我们也可以期待一下。

最后,我们也希望在走过了一个甲子之后,中法关系能够继续向好,更上一层楼。谢谢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