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2024-06-07 14:41:28
中国网: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我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如何推进的?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伟东为广大网友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伟东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中国网 郑亮 摄影)
中国网:杨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杨伟东:
你好,中国网的网友好。
中国网: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论述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在我们党代表大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全面依法治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杨伟东: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框架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七部分涉及到法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是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当中第一次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从形式和结构中就可以看到,这是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的。
大家知道,党的二十大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并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党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五个方面特征的概括。我们关注到的是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联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实际上提出了第6个特征,前面是5个特征,如果加上这个其实是第6个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5+1”,就是在这个报告当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也是第一次提出来的,所以我说这是第6个特征。
我理解,它对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有两个方面意义:第一个意味着我们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一定包含着法治强国。从党十九大报告包括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可以看到,我们有明确的路线图,到2035年,我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法治的指标。到那个时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等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也就是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那时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应当是建成之时。
第二个就是我们实现现代化之路,除了我们说的走和平发展之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走法治之路。法治轨道的意思是沿着这样的轨道来行进。
所以,我认为,二十大报告不仅在形式上第一次以独立的部分来呈现法治的要求,彰显它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法治和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的关系。
中国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我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如何推进的?具有哪些特点?
杨伟东:
党的十八大之后在我们原来的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论断就是全面依法治国,这个“全面”是蕴含在我们今天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且是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中。
从战略的布局的角度当中来定位法治,来布局法治,接下来就是推行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我个人理解,有这几个方面显著的特点:第一个就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因为我们知道法治尽管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但是如何实现法治之路,每一个国家都不太一样,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我们14亿人口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当中要实现现代化,包括来推进法治,绝对和一个人口规模很小的国家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
第二就是结合文化。我们非常重要的就是中华法系。我们中华文明是一直绵延下来,没有间断的,中华法系也是(如此)。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和为贵,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就是和的观点,而不是对抗的观点,它就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包括我们处理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以及业务上的关系当中,肯定是以交流沟通为主要的。这是我们中华文明当中的一个优点、优势,也应当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再比如我们重视道德,今天我们非常强调就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就是我们说法安天下,但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德润人心。所以,我们今天非常重要的是通过良好的道德来提升法治的效果。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传统不一样,我们全面依法治国就要跟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今天提出的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今天我们还是有弱项短板,那么如何能够根据我们今天的任务,我们能够找出可能的弱项短板。当前,涉外法治建设是需要补强的方面。涉外法治需要相应的人才要支撑,这些人才第一要懂法律,第二要懂语言,第三是懂文化。那我们今天还是离这个要求还是有距离的,跟我们今天的国际地位,跟我们今天在国际交往当中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不适应的地方。
今天我们在推进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全面性。全面推进的要求强调了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所有的主体都要贡献力量。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公职人员、企业、个人,每个人都要贡献力量。我们这时候都要努力,你守法我也要守法,政府要守法,那企业、每个人也要守法。
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所有的事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都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第三个就是所有的环节,我们法治的四大环节就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个布局当中就是提出的统筹推进,统筹推进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这个“全面”不是一个简单的修饰词,它是有丰富的内涵的。它标识了我们法治到了这个阶段,进入了从某一个领域、某一个环节到了今天全面的阶段,但第二个我认为其实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要形成合力。第三个是我们今天的法治要和我们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说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要统筹在一块。
中国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具体部署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十年来,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监察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中国网:经过长期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司法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一法律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进行了哪些完善和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杨伟东:
这就涉及到立法。我们知道在十八大之后就把我们今天的法治环节概括成四大环节,就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第一个环节就是立法。我们今天提出的就是科学立法。十八大之后围绕这个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在数量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2012年十八大召开之后到2023年12月底,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期间立的新法总共有70多部,修改的有250多次。就是强调的“立、改、废、释”,在二十大报告中又加了“编纂”的“纂”,就是非常重要的是不仅仅是立新的规则,而是已有的规则要不断地修改完善。比如像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就修改了环境保护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配套的像大气污染相关的法律制度当中都在通过完善、调整,能够保障我们的绿水青山得到保护。第二个方面就是针对我们一些重点的、一些新的领域立法。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在十八大之后,我们制定了一个就是龙头性的国家安全法,接着又制定了核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像基因的安全等就通过生物安全法来推动。
另外一个就是新兴领域,因为大家知道法律是要应对一些新的情况。像我们在十八大之后,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实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安全的问题,还有版权的问题,个人信息的问题,所以十八大的时候制定了网络安全法,比如说大家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这就是针对新兴领域,我们既要有推动,充分利用现代的技术给我们的交往,给我们的经济活动带来便利,但同时另一个方面要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以及我们的权利不被侵犯。比如针对国外对我们的打压,我们采取了一些立法,比如出口管制法,对外关系法,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障我们的权益,这就是立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立法之后我们如何保证(法律)体系的协调性、内在的一致性。因为我们中国的法律是分层次、位阶的,宪法是最高的国家的根本大法。接下来就是法律是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还有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还有规章,比如规章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务院部委部门制定的,另外就是地方人民政府。2015年的《立法法》修改非常重要,就是给了地方更多的立法权,但是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因为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有六个层次,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六个层次,如何保障这六个层次,特别是低的不跟高的抵触,这就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是要求立法要提高质量,既要考虑到和上位法是不是抵触,同时要考虑到你这样的立法是不是会侵犯公民、组织的基本权利,或者是相关的利益,是不是符合这个地方的需求,不能够“一刀切”,(比如)可能在甲地是需要的、在大城市需要的,但是对于农村地区可能是不需要的。
中国网: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及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等一些具体的领域和方向。对于如何加强上述领域的立法,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哪些工作要做?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哪些问题?
杨伟东:
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这个三个方面: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十四届人大已经公布了未来五年规划,我们这按照现在这个分了三个大的类别:第一类就条件成熟要审议的,第二类是条件成熟纳入审议的。第三类是研究性的。
我们可以看到前两类就是大概率应当是在这五年当中会纳入(审议),总共大家可以看到加起来这前两类应当有一百多部。
第二个就是怎么能立得更好,所以这里提出了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出了要统筹各个方面的倾向,这是我们在立法的这个要求当中如何能够不仅立了法,而且是高质量的立法,所以强调了向民众广泛征求意见。我知道像苏州前些年就通过扫码,你有什么立法方面的意见建议扫码就可以,它是一个更便利的方法,特别是有一些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这种方式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就是要有掌握规律,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所以这时候就要我们立法机关要做好充分的科学论证,要有专家的论证,那么公众参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在像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都有这样的一个平台,通过充分的考虑意见,能够把合理的、更符合规律的,更符合前瞻性的立法能够体现在法律当中来提高质量。
中国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共同推进?
杨伟东:
如果说依法治国是一个整体性要求,依法执政是指我们党,依法行政主要是对行政机关的要求。所以实际上是要在全面依法治国当中,要在依法治国这个目标、这样的要求之下,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特别是对于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人员,他们的能力水平的提高可以来保障党执政水平提高。第三个就是依法行政,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是我们全面依法治国当中的主体工程和重点领域。所以,我们这里可以看到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是目标,依法行政是重点工程,而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我们说一个方面整体性要求全面推进,但另一个方面强调,你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要求,我们要各自按照各自的要求,特别这里对那些重点的人员,比如说对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要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对行政机关来说,因为你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最频繁,那(对)你的要求也会更高。你首先自己要尊法守法。
中国网:也是一个从上到下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杨伟东:
应当是一个上下一体、各方联动的一个机制。所以,这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它是一个系统性、统筹性、协同性的工作,某一个方面做好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实际上要形成一个合力,就在于我们不仅自己要努力,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给别人,来带动整个社会来努力。
杨伟东教授解读全面依法治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网 郑亮 摄影)
中国网:进入新时代,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也在法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中国网:这其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杨伟东:
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我们党执政,国家的发展最终一定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所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矛盾发生转化了,今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要求更高了,其实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跟我们的全面依法治国,跟我们的制度建设更密切关联,就是人民群众对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这个要求是更高的,和法治就联系更密切。所以,我们要围绕这个来解决人民群众有哪些痛点,哪些关注点来推动。
第二个就是依靠人民。依靠人民是因为最终人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所以一定是要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里也可以看到非常重要就是公正。二十大报告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叫围绕着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所以我们今天非常重要的是法治要实现公平,从立法到执法到司法,当然也包括守法,所以司法在其中就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说法治的生命线就是公正,而司法是最后一道防线,虽然它也是法治的一个环节,但是它的要求更高,因为你是最后一道环节,所以我们今天对司法抱有更高的期待、预期。
我们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很多工作也是不错的。第一就是从体制上来保障司法,包括法院、检察院,包括法官、检察官,依法的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这些人员实行员额制,入额的法官、检察官能够依法的独立来行使他相应的职权,就是司法当中法官应该提出“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第二个就是本身你要提高你自身的要求,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对法官、检察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时候你就要保障避免受到外界的干预,同时也对其他人员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对领导干部。
第三个就是你要有监督的制约,监督的机制,要接受相应的监督。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能够保障我们的法官、检察官,法院、检察院等机关来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也能够监督审判权和检察权,来提高办案的质量。
中国网:推进守法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前推进全民守法,需要进一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杨伟东:
法治社会的要求是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因为法治的一个要求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人都应当依法来办事,所以法治社会的目标要求就对我们今天基础性工作提出了要求。
我们今天非常重要的就是普法,我们今天已经到“八五”普法,从“一五”到“八五”,每五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我理解我们今天的全民守法就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第一个就是这个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忠实的崇尚者。你首先得信这个法律,如果你不信,那法律再多也没有用。
第二个就是捍卫者。捍卫者的意思就是实际上你不仅自己要遵守,对那些不遵守的要制止、要提醒。
第三个就是要做推动者,要积极的来推动这个工作。
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多工作来做,那第一个就是要继续的、持续的推动我们的普法工作,这个推动普法工作就要有更适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个要求。
我们今天非常重要的如何能跟我们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现在强调“谁执法谁普法”,就是你是办案的人员、法官、检察官、律师,你办的案件当中让当事人受到教育,同时教育一大片,办一个案件教育一大片,既能让大家有切入点,又让大家能够深刻的理解。比如,现在这个高空抛物,这不仅仅是影响到一般的民事权利把东西砸坏了,甚至把人伤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高控抛物)入刑法。那法律修改了,如何让大家理解呢?如果一旦小区有高空抛物,物业做到提醒义务了没有?如果受到追究的人乃至于(承担)刑事责任,通过这个案件,不仅让当事人受到教育,实际上整个小区,甚至整个社会来受到教育。
另外一个就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用大家更喜闻乐见的、入脑入心的方式,让大家更受到深刻的教育。你通过这种方式就让大家愿意听,愿意学,愿意接受。跟这个有关联的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个法治宣传教育当中,就不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这非常重要,因为法律当中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基本的规则要学习。那接下来实际上是你的行为习惯能不能做调整,这是更重要的。我们今天要从知识到行为,第三个是到文化,就是形成了一个氛围,这三个是密切关联的。
今天我们的法治社会推进当中,越来越多的从第一到第二到第三这种转变。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地方有法治公园,就是让大家在旅游、在游玩休闲的时候,能够受到跟法律有密切相关的(氛围)。一旦上升到改变你的观念,塑造你的行为,那我们的法治社会的要求就会更接近,更能够融入我们的工作。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我们说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也是全民当中的一员,他们的要求就不能按照普通人的要求,所以这时候对领导干部除了我们前面的要求自觉的遵守,那我认为他们非常重要担负着组织推动的任务,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甚至一个系统,所以他们的标准应该是更高的,要率先垂范,起示范作用。
我们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我们未来的路依然是很长,所以面对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牢的把握这个机遇,不仅是能够推动我们的全面依法治国这个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的实现。
中国网: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入拓展,全面依法治国将会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