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 房企融资环境逐渐改善

证券日报 2024-05-31 15:38:26     

自今年年初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正式建立后,一系列政策陆续推出,各地“白名单”项目加速落地。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资金投放持续加码,支持应建续建项目融资和竣工交付,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有助于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改善房企融资环境、支持房地产项目交付、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金融支持不断加码

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其中要求“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再贷款政策等作用,加强对城市和房地产企业的指导支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5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党委会议,强调“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当前,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速运转,金融支持有力有效。据悉,自今年1月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建立该机制。截至5月16日,商业银行已按内部审批流程审批通过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当前多家银行建立了总行、省分行、二级分支行以及经办行四级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出台专项配套措施、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等举措加大对“白名单”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例如,光大银行在授信通道上建立了审查审批绿色通道,突出项目受理、审批流程、项目评审“三个差异化”。光大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差异化受理是指对“白名单”项目可豁免立项及政策例外,同时对企业限额过期、存在预警信号以及不符合授信政策制度等不满足审批受理条件的,开通快速处置通道、明确时限要求。

据介绍,截至5月27日,光大银行合计审批通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106个,审批金额309.47亿元,投放金额97.07亿元。其中,审批通过作为主办行的项目76个,审批金额181.5亿元,投放金额58.75亿元。

为提升名单内项目审批效率,中信银行建立了由总行客户部门、审批部门、各分行及经营机构参与的每日平行作业机制,解答各分行在推动落实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推动“白名单”项目快速审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既是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房地产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强化金融支持与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支持政策仍有发力空间

一系列支持政策叠加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房地产企业融资压力,无疑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江苏地区某房地产企业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有项目进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接下来将充分借助政策支持,积极推进融资工作,并有效调整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结构。

展望未来,金融管理部门有望出台更多支持政策。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5月17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近期,还将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 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建立健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地方政府应继续牵头协调,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精准对接。房企要依法真实披露信息,合规使用信贷资金,并通过项目销售、处置存量资产、引入投资者等方式增强银企互信。金融机构应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评估融资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同时加强贷款资金管理,严防资金被挪用。

此外,明明还提到,可以加大信贷支持,通过专项借款、贷款支持计划等方式,为房企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推动房企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如发行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等;推进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为房企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董希淼建议,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支持力度,如细化落实好尽职免责机制,提高对“白名单”项目的不良贷款容忍度,打消银行基层从业人员的顾虑,让银行敢贷、愿贷。此外,央行可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为银行提供更多低成本的长期资金。